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7月10日,黃河(永寧段)河灘地上,永寧縣50多個單位百名志愿者手持夾鉗、垃圾袋,細致清理岸線垃圾,并將廢塑料、煙頭等分類裝運。這是永寧縣2025年“低碳生產 綠色生活”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活動的現場。與此同時,全縣6個鄉鎮(街道)的干部群眾同步行動,在社區巷道、鄉村道路展開衛生攻堅,讓“保護母親河”的綠色行動覆蓋城鄉每個角落。
“撿垃圾看似小事,但看到河水越來越清,心里特別踏實。”參與活動的志愿者感慨。自2020年起,永寧縣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文明創建深度融合,從單一的河道清理拓展至低碳生活倡導、人居環境整治等多元實踐。6年來,累計發動志愿者超萬人次,黃河岸線“舊貌換新顏”,周邊社區、村莊的衛生死角變為“小微公園”。
永寧縣還將生態保護融入日常,從最初組織各部門、單位志愿者在黃河沿岸清理垃圾,到各鄉鎮(街道)同步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再到推出“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節點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通過‘志愿帶動+全民參與’,群眾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永寧縣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寧縣將持續深化生態保護與文明創建、文明實踐的融合共進,通過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宣傳生態環保理念,精細化落實治理舉措,推動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聯動,讓母親河“水清岸綠”與百姓“宜居樂業”同頻共振。(圖片由永寧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