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吳忠市圍繞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點堵點問題,進一步落實“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推動資源下沉、服務前移、治理提效,做到“橫向吹哨能動、縱向吹哨能來”,暢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呼聲變成幸福掌聲,持續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姐,咱這兒有創可貼嗎?剛送快遞把手給劃破了。”2月10日,快遞員王濤急匆匆走進金塔社區紅色暖“新”驛站。工作人員張元梓馬上拿出驛站準備的藥箱,迅速為王濤止血上藥,將傷口細心包扎處理。金塔社區紅色暖“新”驛站除醫療應急處理外,還備有微波爐、飲水機、應急醫藥箱、充電寶等惠民服務設施,每一項服務都精心設計了溫馨的提示語,隨時可為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便利服務。為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驛站還準備了雨具等應急物品,各項設施均可免費使用。
“有了這個暖心驛站真好,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可以在這兒喝水、充電、上廁所,非常方便。”快遞員王濤說。
2023年4月,為進一步加強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關愛凝聚,推進這一群體融入基層治理,金塔社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斷整合轄區共建單位資源,在市委組織部等單位的協助下,打造了紅色暖“新”驛站,精準解決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飲水難、就餐難、充電難、歇腳難、如廁難等一系列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據金塔社區黨委書記楊婷說:“紅色暖‘新’驛站運行兩年多來,先后接待367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他們在享受社區暖心服務的同時,也成為我們社區‘移動網格員’,為社區基層治理增添了‘新’力量。”
“這樹枝修剪完,屋里采光好多了,終于曬到太陽了!感謝社區為民辦實事,為我們剪去煩惱。”2024年9月12日,利通區勝利鎮秦渠社區居民對社區聯合市城市綠化隊開展的樹枝修剪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每到春夏季節,利通區勝利鎮秦渠社區都會接到居民訴求,有居民反映,自家樓前樹木茂盛,枝葉遮擋住了家中的窗戶,不僅影響室內采光,夏季還易滋生蚊蟲,枯樹枝掉落也會砸傷樹下車輛。為盡快消除社區內類似的隱患問題,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社區黨委化“被動響應”為“主動治理”,第一時間聯系了市城市綠化隊。
“作為利通區勝利鎮秦渠社區聯合黨委成員單位,我們主動認領‘聚焦百姓百件事’任務清單,結合‘愛國衛生月’活動,每月定期到包片小區開展綠化養護及修剪樹木和病蟲害防治等志愿服務活動,不定期組織轄區各物業公司開展綠化養護等業務知識培訓。”據市城市綠化隊隊長王文介紹,4年來,市城市綠化隊累計向秦渠社區投入共建經費2萬元,慰問轄區困難群眾20戶,捐贈公園休閑座椅6張、垃圾箱4個、綠化苗木500余株,為社區建設添磚加瓦。
市城市綠化隊在職黨員高娜表示,通過共建幫扶充分發揮園林綠化和共建社區黨組織的整合作用,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事情共商、活動共辦,不僅提升了黨員干部參與社區結對共建的責任意識,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也構建了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幸福社區。
同心縣11名縣處級領導干部擔任“聯合黨委”書記,創新“書記聯辦解難題”機制,投入100余萬元實施搭建車棚、安裝充電樁等民生實事項目51個;鹽池縣堅持社區點單、政府買單,縣財政投入1000余萬元實施小區停車場硬化、更換單元門等“微實事”項目120余個,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級。
近年來,吳忠市聚焦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大力推行“雙報到、雙報告”“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聯合共建社區和居住地社區實施互聯互動、共駐共建、共享共治,推動機關資源向基層傾斜、在職黨員往社區下沉,治理服務在一線聚集。先后組織98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93個社區簽訂共建協議,推行1.28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認領1個微心愿、辦理1件實事等“四個一”活動,開展政策宣傳、法律援助、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20萬余人次,認領服務項目和“微心愿”上萬個,解決了小區門禁損壞等問題2400余個。(記者 吳榮 見習記者 董泊麟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