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段建設3棟綜合教學樓,目前1號樓開始澆筑二層混凝土,2號、3號樓正在綁扎二層鋼筋。”7月10日,銀川市金鳳區第二十三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標段項目經理張靜說。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現場,是銀川市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縮影。
近3年,銀川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達150億元,累計完成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項目64個,新增學位5萬多個,設施設備投入8.7億元,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讓“教育在銀川”品牌成色更足。
銀川市西夏區第二十二小學校長張樹鵬介紹,作為新學校,該校先進的教學設施可滿足教育教學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還有西夏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加持,學校投用后,可滿足附近小區的適齡兒童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需求。
“孩子上學步行不到10分鐘,很方便。”銀川市居民劉娜說。家長的切身感受,源自教育部門的不懈努力。在市區,銀川市織密教育網,近3年累計投入約48.9億元,實施銀川市第四十三中學、西夏區第二十二小學等一批新改擴建項目,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城區學位供給,逐步建立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在鄉村,通過保留必要的“小規模學校”、提升寄宿制學校條件。靈武市對部分鄉村學校進行合并,推動校車接送全覆蓋,涇興小學新建食堂和配套設施,讓孩子們吃上“暖心午餐”。
銀川市在完善教育硬件設施的同時,不斷改善和提升軟件條件,依托教育城域網建設,城鄉教師通過“云教研”共享優質資源,農村學校也能“觸屏即聽名師課”。
“到2030年,人工智能教育場景將覆蓋全市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向‘緊密型’‘特色化’升級,優化城區教育資源布局,推動三區及兩縣一市教育協同發展,使教育布局結構與經濟社會、人口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契合。”銀川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焦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