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塊地就是我們正在給羊搭建的運動場,以后它們每天走出羊舍就能來運動健身,心情好,身體好,品質就更好。”走進我在村里有只羊(寧夏)食品有限公司熱鬧的生態羊圈,29歲的吳忠市紅寺堡區青年王生寶右手指著眼前的建設工地說。而他左手握著的手機屏幕上,直播間不斷跳出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這位投身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的年輕人,已將自己的事業深深扎根于家鄉的泥土,讓枸杞、灘羊、黃花菜等農特產品搭乘電商快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2021年大學畢業后,王生寶入職國企,沒多久他便決定辭職返鄉創業。
“當時鼓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而且紅寺堡這些年也越來越好。我學的是新聞專業,大學期間拍攝微電影獲了一些獎,所以我還是忍不住想拿起鏡頭記錄并展示我熱愛的東西。”王生寶說。于是,他將鏡頭對準自己玩耍長大的田間地頭,用曾經記錄故事的雙手,為家鄉農產品策劃品牌、搭建銷路。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人才難尋、資金短缺、技術瓶頸……一個個現實難題接踵而至。但王生寶始終相信,互聯網這把“新農具”蘊藏著改變鄉村的無限可能。
2020年底,他策劃組織了百余名網絡達人開展大型助農直播,一舉為當地農民創收300余萬元,初戰告捷。真正的考驗在2021年春天到來——紅寺堡區大河鄉烏沙塘村的韭菜嚴重滯銷,菜農們心急如焚。王生寶和團隊連夜開設助農專場,五天五夜幾乎不眠不休,最終幫助鄉親們銷售了3萬多斤韭菜。看著村民們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這就是我回來的意義。”
這次經歷也讓他意識到,零散的直播帶貨雖能解一時之急,卻非長久之計。2023年,他創新搭建起“紅寺堡農特產品電商云倉”,集精選、分割、包裝、倉儲、直播于一體,打造出農產品上行的“中樞神經”。他推行“大主播+本地主播”雙輪驅動模式,既借力知名主播快速打開市場,更著力培育像柳泉鄉蘇海蘋這樣的本土“鄉味”主播。這位需要照顧癱瘓老人和上學孩子的母親,在王生寶團隊的幫助下完成了人生首場直播,通過分享專屬鏈接獲得傭金,找到了家庭與事業的平衡點。“看到鄉親們的生活因我們的努力而發生改變,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王生寶說。
王生寶的探索并未止步于銷售端。在紅寺堡區水套村,他推動形成了“支部+工廠+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村集體以資產入股,農戶專注養殖,團隊負責品牌打造和市場銷售。這種深度融合讓灘羊產業實現了品牌化、規模化發展,每年為村集體創收近10萬元,帶動300余戶養殖戶共同致富。2023年,團隊投資近500萬元建成牛羊肉精分割中心,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讓家鄉的灘羊以更高附加值走向市場。
從優秀畢業生到青年創業者,王生寶用奮斗定義了青春的多種可能。這個曾經的“記錄者”,正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并參與著家鄉的鄉村振興之路。他的故事生動印證:當個人理想與時代機遇相遇,當青春力量注入鄉村振興,黃土地上能長出金色的希望。
如今,常有創業青年向王生寶請教創業經驗,他認為鄉村的廣闊天地,新興領域的無限藍海,正呼喚著更多有識有為的青年加入。“不是每一個人創業都能成功,創業也不可能一直成功,但我希望年輕人跟著政策導向勇敢試一試、闖一闖,方向對了,努力就有收獲!”王生寶說。(記者 王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