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現在是凌晨3點,媽媽已經開始烙油旋子和蒸花卷了。”在寧夏抖音博主“粽粽羊”的鏡頭里,母親雙手翻飛,將醒發好的面團反復揉壓,撒上胡麻油和香豆,然后卷花。父親將裝著蓮花饃饃的蒸屜往車上搬。
粽粽羊一邊拍攝一邊給大家安頓:“今天還是在慶豐街早市擺攤,油旋子只烙了200個,大家早點來,別跑空了。”
11月13日,不到清晨8點,銀川金鳳區慶豐街便民市場里,煙火氣已悄然升騰。粽粽羊和爸爸媽媽停好車,把今天要賣的東西擺上桌,攤位前已經排起了長隊。
粽粽羊是個1995年出生的固原姑娘,本名楊宗琴。小學隨父母遷居內蒙古十余年,高中定居銀川,十幾年間搬了七八次家。漂泊中,母親做的油旋子始終是她最牽掛的味道。
2019年,楊宗琴嫁回固原。2021年兒子出生,讓她徹底停下奔波的腳步:“不想讓孩子重復搬家的生活,也想把老媽的好手藝分享給更多人。”擺攤的念頭,就這樣在對家人的陪伴與對家鄉味道的眷戀中生根發芽。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今年7月,最開始擺攤的地方因為場地調整,攤位被臨時撤銷,讓一家人犯了難。楊宗琴在抖音視頻里如實分享困境:“很多粉絲問老媽在哪擺攤,實在沒法具體說,怕大家跑空。”沒想到,留言區滿是暖心建議:有人推薦能擺攤的市場,有人分享擺攤技巧,還有人說“不管你搬去哪,我們都跟著找”,這份支持給了楊宗琴堅持下去的底氣。
“在楊宗琴的視頻里,無論是燒雞還是饃饃,做的過程我們都看得見,干凈衛生又好吃。”陳淑琴大姐家住興慶區,現在是小攤的忠實粉絲。
“阿姨一笑起來太像我媽媽了,今天終于吃到阿姨做的油旋子了!”有顧客在楊宗琴的視頻評論區留言。
楊宗琴的攤位前常常排起小長隊,有附近居民天天來光顧,也有粉絲專程從西夏區、金鳳區甚至永寧縣趕來。
粉絲的喜愛,讓這個小攤不僅是美食售賣點,更成了線下打卡地。有粉絲特意帶著孩子來,讓孩子看看“視頻里的楊宗琴阿姨和油旋子攤”。有人吃完后主動拍視頻分享,幫著宣傳。
楊宗琴也學著優化擺攤策略,把東西提前分裝好,方便顧客攜帶。除了手工釀皮、花卷、油旋子等常規商品外,還時常制作八寶甜飯、蒸雞、麻麩包子、手工辣條等特色美食售賣。不知不覺中,她的攤位成了家鄉特產的“微型展示臺”。
擺攤之余,楊宗琴還帶著家人參與助農。今年夏天,她接到甘肅民勤的助農邀請,要去當地推廣甜瓜,特意提前發視頻通知粉絲:“15號到17號不擺攤,去幫鄉親賣甜瓜,大家別跑空啦!”3天的助農直播里,她和父母一起摘甜瓜、裝箱子,向粉絲推薦“油旋子和甜瓜,絕配組合”。
“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創業。但是要花時間動腦子,也要堅持下去,這樣才有機會被人看到。”如今,楊宗琴的每條抖音視頻都有數千的點贊量。慶豐街便民市場的這個小攤,也成了銀川街巷里一道煙火風景。
用一部手機記錄擺攤日常,用一個攤位串聯起家庭溫情、粉絲信賴與家鄉好物。在人流涌動的攤位前,楊宗琴把寧夏味道傳遞給更多人,也在扎根故土的創業經歷中,收獲了穩穩的幸福。(記者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