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質和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將其貫徹到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文化發展的價值旨歸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也是文化發展的主體。習近平文化思想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立場,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意味著要鼓勵文化創作的多樣性,讓一切文化創新能力迸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但傳統文化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就必須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強調“‘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結合時代特點和要求,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文化建設,不僅豐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增強了人民的精神力量,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它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在文化領域的生動實踐。
堅持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
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
守正與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二者相輔相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這一規律,既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又大力倡導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在文化建設中,守正就是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價值體系和精神標識。同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這是確保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關鍵。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保證文化建設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服務于人民和國家的發展。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創新,就是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文化內容上,鼓勵創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挖掘素材,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在文化形式上,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數字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應用,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使中華文化在傳承中保持了自身特色,在創新中適應了時代發展,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堅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質
文化發展的內在支撐
自信自立,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風雨而屹立不倒的精神之魂,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精神特質。在新時代,文化自信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來源于對中華文化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種自信體現在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也體現在我們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守與發展上。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英勇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些偉大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奮斗。在新時代,我們通過建設革命紀念館、開展紅色旅游等方式,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主流,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華,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質,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時,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
文化發展的全球視野
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習近平文化思想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中華文化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在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方面,中國積極舉辦各類國際文化活動。“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經濟合作的平臺,也是文化交流的紐帶。通過舉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等活動,促進了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孔子學院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成為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窗口,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提供了便利。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堅持胸懷天下世界情懷的重要任務。在國際輿論場中,中國需要積極主動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就需要我們創新國際傳播方式,運用多種媒體平臺和傳播手段,以生動鮮活的內容和形式,向世界講述中國的發展成就、文化傳統、價值理念等。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文化規則制定,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使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大國擔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寫作組 執筆:馬曉東 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