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審批是復工復產的“關鍵一環”,審批速度決定開工速度。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寧夏充分利用網上、掌上、線上等“云端”手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式變革、服務升級,為項目建設助跑加速。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發文,在全國推廣寧夏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助推復工復產經驗。
網上辦+掌上辦:真沒想到可以這么快
“真沒想到可以這么快!”今年2月,按照銀川市審批局發布的網上辦理指南,碧桂園天譽名邸幼兒園項目負責人張明昊提交申請材料2個工作日后,就拿到了消防設計審查許可,他說:“坐在家里就可以辦成事,極大方便了項目開工。”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項目審批不掉線、服務不斷檔,寧夏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一網通辦”功能,發布5種不同類型工程建設項目網上辦事流程圖,明確疫情防控期間建設項目全部網上申報、在線審批,并在所有辦理環節都開通了短信提醒功能。同時,探索推行“掌上辦”,依托區內通用、區外可用的“我的寧夏”App,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向移動終端延伸,實現用地、氣象、測繪等15類事項和工程造價、抗震設防等審批事項“掌上”查詢、“指尖”申報、動態跟蹤,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
承諾辦+容缺辦:只要夠誠信,就能享優惠
“因為誠信分比較高,在辦理施工手續時,政務大廳給我們提供了‘信易批’服務,只要我們作出承諾,就能很快辦理相關審批。”近日,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學綜合樓項目施工企業負責人張永錄說:“容缺受理不僅節約時間成本,還能倒逼企業更加講誠信。”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材料申報收集辦理相對耗時、影響開工的實際,寧夏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一些非要件材料采取承諾即辦、事后補辦等容缺方式開展審批,將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質量監督手續、供排水及供電報裝等12個事項和節能審查意見書、移民安置規劃審核等11項材料確定為告知承諾事項,只要誠信分夠,就可承諾即辦、事后補辦。
針對項目用地、環評審批用時較長的實際,對疫情防控和治理急需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允許先行利用土地、疫情結束后6個月內再補辦相關手續,對不涉及環境敏感目標、環境影響輕微、環境風險低的報告表類防疫項目豁免辦理環評審批。注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承諾后不踐諾的企業,取消“信易批”“容缺辦”等優惠政策,并與企業的信用分值掛鉤。
預約辦+延期辦:企業的憂慮我們想到了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最擔心的是資質到期了怎么辦?會不會影響今后的工程實施?自治區政務服務大廳住建廳行政審批窗口首席代表楊夏云說,為解決好企業的這一憂慮,寧夏積極推行“預約辦理”,審批部門提供全時段、全領域、全方位咨詢服務,指導項目單位(企業)一次性提供要件、一次性全部辦結,辦理結果實時發布,相關證書快遞送達,保證項目單位(企業)第一時間得到信息、第一時間開工復產。
堅持“合理延期”原則,對項目申報、審批所需材料,明確以提供具有法定效力的電子版為主,對必須提供的紙質要件可通過郵寄、快遞等方式送達,并適當延長報送期限。對受疫情影響辦理延續申請的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許可證和建筑施工、勘察設計等企業資質,可在規定期限內自動延續,期間參加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等活動不受影響,這一政策紅利已惠及全區354家企業。
單獨辦變協同辦:多頭跑路成了過去式
“以前申報項目,企業要到不同部門去辦手續,費時費事。現在,我們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多評一表、多圖一審、多勘一踏、多驗一聯的‘四多合一’審批,企業只在窗口申報一次,我們就會協調各個部門同步辦理相關手續,審批時間一下子減了不少。”固原市政務服務大廳審批科科長王龍說。
為有效解決多頭申報、分散辦理難題,寧夏將工程建設項目劃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確定1個牽頭部門,對涉及的77個審批事項全部實行并聯審批,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杜絕了企業多頭跑路。同時,在項目審批流程上,推行“聯合作業”,依托“多規合一”、施工審查等電子化平臺,在項目生成、區域評估、多測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涉及多部門的審批環節,均建立“一家牽頭、部門協作”的意見征詢、聯席會議、在線會商制度,將國家安全、園林綠地指標、河道管理等8個部門審批事項調整為內部協作事項,變“一家”串聯辦為“大家”協同辦,企業不再分頭奔波。
現場辦變遠程辦:鄉村項目評審也能上“云端”
“因為疫情防控,我還擔心項目一時半會批不了影響開工,沒想到我們也趕了個‘時髦’,在網上完成了項目評審。”日前,完成2020年侯記河村美麗村莊項目遠程評審后,鹽池縣青山鄉鄉長王增喜說。
為加快疫情防控期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寧夏將原需要現場辦理的事項由物理性審查改為信息化審核,通過視頻、拍照、網絡實景地圖、基礎地形數據核查等措施開展勘測、勘察、勘驗,明確勘驗結果以電子化方式報送確認,在減少人員接觸基礎上實現快速審批。在項目評審中引入“云端會審”方式,通過視頻會議室等手段,項目單位網上申報,專家組成員線上審查、確定項目,全區100個美麗村莊、20個美麗小城鎮和多個老舊小區項目,全部通過視頻會議方式進行了審定,為項目開工建設贏得了時間。
改革激發活力,創新釋放動力。寧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加”出了寧夏速度、“變”出了化學反應,為項目建設提速注入強勁動力。今年截至目前,寧夏各類項目審批速度同比提高了30%以上,全區2020年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開工率達60%以上,在線監管的700多個工地全部開工復產。(記者 王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