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記者在平羅縣高仁鄉東沙村貝貝南瓜種植基地看到,綠油油的藤蔓上,一個個圓潤的貝貝南瓜惹人喜愛。村黨支部書記趙志強告訴記者:“村上去年種了100畝貝貝南瓜,賣了20萬元,今年又多種了100畝,預計產量和效益都會比去年更高。”
近年來,高仁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西瓜、南瓜等多品種沙地瓜菜種植,助民增收。“今年,我們將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建設沙地瓜菜保鮮分揀冷鏈中心、深加工生產線,提升沙漠瓜菜產品附加值,讓更多沙地瓜菜走向廣闊市場。”該鄉黨委書記王苓苓說,全鄉種植1.1萬畝沙地瓜菜,年產值預計達1.4億元,可帶動1000名農民就近務工。
與高仁鄉不同,紅崖子鄉立足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以“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為導向,聚焦奶牛、肉牛、肉羊等養殖產業,持續完善產業鏈條、創新發展模式、強化科技賦能,讓“牛經濟”“羊產業”成為富民增收的強勁引擎。“目前,全鄉注冊奶牛場12家,奶牛存欄7.8萬余頭,日產鮮奶900余噸,建設肉牛(羊、禽)養殖園區15個,飼養肉牛8000余頭、羊4.4萬余只、禽類31萬只。”該鄉黨委書記征自武說,紅崖子鄉將持續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上發力,推動養殖、加工、銷售、文旅深度融合,讓畜牧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黃渠橋鎮積極探索“光伏+”新路徑,發展綠色能源,花樣借“光”,以“能”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今年,該鎮積極響應“雙碳”戰略,搶抓發展機遇,實施西潤村肉牛養殖場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在標準牛舍棚頂布設光伏設備,按照“自發自用、就地消儲、余電上網”模式,采取“棚上發電、棚下養牛”方式,走出了一條“傳統養殖+綠色能源”的復合增收之路。“目前,西潤村、渠中村2個經濟合作社均實施了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2萬元,周邊務工群眾人均增收超2000元;依托光伏發電,可為場區內脫貧戶、監測戶免費供電,每年幫助他們節省電費1000元。”該鎮黨委書記李濤說。
高仁鄉的沙地瓜菜、紅崖子鄉的現代養殖、黃渠橋鎮的“光伏+”……近年來,平羅縣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鏈條,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季度,該縣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1元,同比增長6.5%;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33億元,同比增長5.5%;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達7.94億元,同比增長5.6%。(記者 姬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