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一局運營公司承建的石嘴山市惠農區400兆瓦、800兆瓦時共享儲能電站項目進展順利。記者 趙磊 攝
今年以來,我區扎實推進“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全力打好“六個攻堅戰”,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近日,記者分多路深入企業、車間、項目現場、農田、商超等,探訪各地各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如何以敢闖敢拼的勁頭抓實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展現大干實干、快干爭先的良好風貌。
雙輪驅動 工業實現提質增效
寧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生產質效。
1—4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在這一亮眼成績單的背后,企業如何實現提質增效?近日,記者走進吳忠金積工業園和賀蘭工業園區,探訪企業的增長“密碼”。
6月15日,在吳忠金積工業園的寧夏金世紀包裝印刷有限公司,年產1億平方米環保紙制品包裝生產線智能化工廠項目正式投產。在數字化車間,全自動包裝生產線流暢高速吞吐原材料,智能物流系統精準分揀成品,偌大的車間內僅有不多的技術人員監控數據。“生產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寧夏金世紀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家年產值即將突破9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憑借年產1億平方米環保紙制品智能化工廠項目,成為寧夏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的典范。依托自治區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的政策支持,建設一體化綜合車間,引進智能瓦楞紙板生產線、全自動裱紙機、全自動覆膜機、全自動模切機及智能物流系統等先進數字化設備,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產。
據介紹,智能化改造提升了傳統產業競爭力,技術的突破不僅讓企業成為伊利、夏進等龍頭企業的穩定供應商,更帶動吳忠市包裝產業鏈整體升級。
在賀蘭工業園區,寧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技術人員正在研發新一代超細粉體。這家以氰胺產業鏈為基礎的科技企業,通過“醫藥+健康+材料”的跨界創新,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鹽酸二甲雙胍單線產能全球第一,GAA飼料添加劑工藝收率行業領先,高純度肌酸打入國際保健品供應鏈。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年均5%的研發投入和53%的高學歷人才團隊支撐。該公司近三年斬獲25項專利,建成3個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跟跑到領跑,錨定綠色制造持續創新,讓創新基因滲透至全產業鏈條。”寧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通過升級智能化生產線和GMP質量管理體系,生產質效大幅提升,能耗較傳統工藝降幅較大。目前,加快構建氰胺產業創新聯合體,打造一流的醫藥原料、動物營養、食品保健、新型材料等綠色制造產業基地。
恒康科技的成長軌跡,正是我區“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攻堅戰的縮影。
金世紀包裝印刷、恒康科技等企業的實踐,反映了我區工業企業增長的共性路徑:政策賦能助力企業獲得發展紅利,技術攻堅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綠色智能實現降本增效。目前,我區正加力推進“六個攻堅戰”,在穩存量、擴增量、控減量、挖潛量上持續發力,確保上半年任務“雙過半”。(記者 丁建峰 文/圖)
逆勢上揚 出口實現強勁增長
為提高通關效率,銀川海關工作人員上門查驗企業將要出口的新鮮蔬菜。
6月13日,麗珠集團(寧夏)制藥有限公司的無菌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正將成噸的抗菌素原料藥分裝至專用容器,這些“寧夏制造”的醫藥產品經銀川空運抵達中東,最終進入阿聯酋、沙特等國家的醫院藥房。企業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張莉緊盯當天的生產數據:“這批訂單要發往迪拜,通過客運航班冷鏈運輸,8小時就能抵達中東市場。”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寧夏)有限公司的精密車間又是另一番景象。正極材料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自動化設備將鋰鎳鈷錳氧化物分裝成桶,準備發給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客戶。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益于RCEP原產地證書,日本客戶關稅從3.1%直降至零,單批貨物就節省16萬元成本。”
1—4月,我區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進出口總值66.2億元,其中出口49.9億元,同比增長6.4%。更令人矚目的是重點企業的穩步增長。我區前十大出口企業合計出口17.5億元,占全區出口總值的35.1%,拉動出口增長8.4個百分點。其中,麗珠制藥、巴斯夫杉杉等龍頭企業出口增幅均超30%,成為外貿增長的主引擎。
“寧夏外貿在連續4個月收縮的壓力下,實現這樣的逆轉實屬不易。”銀川海關相關負責人分析。
外貿逆勢增長的背后,還有立體化開放通道的強力支撐。6月12日,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海關監管倉內,寧夏興耘田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供港蔬菜正在打板裝機。“通過客運航班腹艙帶貨,冷涼蔬菜8小時直達迪拜。”該公司外貿經理劉洋介紹,去年7月海關開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后,中東訂單增長達35%。
“我們全面梳理了轄區外貿數額大、增長速度快以及下滑嚴重的三類企業,將其中69家企業納入‘專員制’服務企業名錄,逐個建立幫扶臺賬,力求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銀川海關所屬興慶海關業務一科科長閆紫照介紹,“專員制”服務的實施為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轄區外貿持續企穩回升,頭部企業帶動效應更加明顯。前4個月,轄區14家外貿額超億元的頭部企業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5.8%。(記者 王瑞 文/圖)
干勁滿格 投資項目勢頭良好
6月15日,石嘴山市惠農區400兆瓦/800兆瓦時共享儲能電站建設現場,一組組超大號的電池矗立其間,一臺220t吊機正在將一個個電池艙小心地安放在水泥框架上。目前已經有64臺電池艙和20臺升壓艙成功吊裝就位。
“我們正抓緊施工,爭取早日實現并網送電。”中鐵二十一局集團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金瑞介紹,總投資13億元的寧夏大型共享儲能電站已完成土建工程,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今年,我區重大項目建設投資穩步推進,有效支撐了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1—4月,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5%。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6.6%。
6月14日,在銀巴鐵路跨西干渠連續梁施工現場,工人頂著烈日忙碌地綁扎鋼筋。新建銀川至巴彥浩特鐵路線路全長約115公里,是包銀高鐵支線工程。目前已完成上跨桑園溝連續梁、上跨明長城遺址,正在施工的跨西干渠連續梁、跨省道102省道1號特大橋連續梁。“鉚足勁大干快干,力爭早日實現通車。”中國鐵建大橋局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項目整體進展良好,路基工程已完成約70%,橋梁建設已完成80%。
一個個有序推進的重大項目,在我區不僅有“體量”更有“體質”。銀川經開區李子園日處理1000噸生乳深加工項目建設現場,生產車間及綜合樓的地基建設正在加緊推進。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規劃建設全脂脫脂奶粉、濃縮奶、稀奶油、奶酪等深加工生產線、研發中心及現代化倉儲物流基地。項目分兩期推進,一期工程預計12月建成投產,達產后年產值將突破4億元。(記者 趙磊)
田野芬芳 農業生產平穩有序
“政府早早發放了各類補貼,每畝耕地補貼就有80多元,加上新品種的推廣和技術指導,從播種到田間管理,每個環節都有人操心。”6月14日,在賀蘭縣立崗鎮通伏村52歲的種植大戶李志強說。
在永寧縣閩寧鎮武河村馬春梅的大棚里西紅柿長勢喜人、紅潤飽滿。“年初政府幫著改造的大棚讓我們種地不彎腰,還能一鍵調光照。”馬春梅輕觸手機屏幕,自動卷簾機緩緩升起,西紅柿葉片在光照下愈發翠綠。“政府還補貼了水肥一體化設備,省時又省力,畝產提高了近20%。”馬春梅笑著說,如今種地越來越輕松,收入也節節攀升。
支撐千萬個“李志強”“馬春梅”放手耕耘的,是我區的一系列惠農舉措。“今年開春以來,我們已提前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綠色高產高效行動資金等共計9.53 億元,為1035萬畝糧田和42萬畝油料作物提供堅實保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補貼,我區大力推廣自主選育的“寧春66號”高抗病小麥、“寧粳43號”優質水稻等54個糧油主導品種,推動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5%。此外,在設施農業方面,我區加大老舊設施升級改造力度,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以銀川市為例,目前累計改造溫棚968棟,改造后平均每棟棚綜合效益增加1萬元至2.5萬元。
“牛價穩中有升,加上政策利好,現在一頭牛的利潤能到5000元,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同心縣丁塘鎮李崗子村肉牛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思格介紹,今年自治區擴大肉牛補貼范圍,“見犢補母”每頭牛補500元,加上每補欄100頭牛補5萬元,合作社的資金壓力小了很多,4月,他一口氣補欄了180多頭育肥牛。
農業生產平穩有序的圖景在數據中延展:1—4月,全區小麥播種面積100.86萬畝,超計劃任務0.86萬畝。目前,夏播生產進度達82%。全區蔬菜生產面積124.6萬畝,同比增長5%,蔬菜總產量58.5萬噸,同比增長7%;肉牛飼養量194萬頭,同比增長0.5%。(記者 李昊斌)
多措并舉 消費市場持續“熱辣滾燙”
6月13日,銀川市新百電器東方紅店,空調、風扇等制冷電器前,擠滿了前來咨詢選購的顧客。店長朱營在介紹了電器制冷功能后,順手將門店優惠活動宣傳頁遞給顧客。朱營告訴記者,在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除空調外,其他電器的銷量也在增長,1—5月,東方紅店銷售額同比增長在15%以上。
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以來,我區持續推出多重促消費活動,從鞏固汽車、家電、餐飲等傳統消費,到拓展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從發放消費券激活消費者消費意愿,到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等城市消費新場景……多措并舉推動消費升級轉型,不斷豐富消費供給,滿足多群體的消費需求,推動全區消費市場不斷升溫。
“今年以來消費市場整體不錯,升溫回暖體現在各個方面,新百集團旗下門店均出現明顯銷售增長的態勢。”新百集團數字化中心總經理張新華介紹,今年前5個月,新百集團實現入統銷售35億元,加上餐飲、體驗、娛樂類共計62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百貨電器業績亮眼,百貨銷售額同比增長2%;客流增長12%;電器受國補政策推動,同比增長12%。
新業態、新熱點,是拉動消費的新引擎。今年以來,我區商家創新思路,發力首店經濟、直播經濟,探索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精準定位消費群體、搶占更大市場。“消費市場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我們借‘五一’假期,迎來60個品牌矩陣的盛大開業,涵蓋美妝、時尚、餐飲、體驗等多個熱門業態,形成極具吸引力的多元化消費矩陣。”張新華說。
今年,我區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地滿足著社會各群體的消費需求。銀川閱彩城、悠閱城、現代城等商圈做足“商業+”文章,融合文化、藝術、運動等多元體驗,探索豐富消費新場景。悠閱城圍繞“商家+體育”模式,組織開展各類體育活動,讓整個商圈變身運動場。現代城則打足“文化”牌,以書香氣留住顧客心。
火熱“買買買”的背后,更有“寧夏購物”的內涵提升、外延擴大。旺盛的消費活力蘊藏著消費結構升級的廣闊空間,凝聚著推動我區經濟行穩致遠的強大動力。據統計,1—4月,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5.38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1—3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4.87億元,增長10.7%,比1—3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類增長66.2%,汽車類增長21.7%,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69.2%。(記者 楊娟)
精準滴灌 貸款余額同比增速高于貸款增速
“真是一場‘及時雨’,幫助我們解決了問題。”寧夏北星精工陶瓷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秦中心感慨道。不久前,企業面臨特種耐火材料研發生產的融資難題,在他一籌莫展時,建行中寧支行工作人員上門走訪,推薦了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秦中心立即申報,企業憑借良好的經營狀況和信用記錄,順利通過了授信審核,2100萬元貸款成功發放。
該平臺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企業資金流搭建的數據撮合系統,可共享跨行信息,并幫助貸后管理人員做好風險監測工作。該平臺自推廣應用以來,建行中寧支行充分挖掘共享平臺的信息價值,創新打造“客戶觸達+場景化”服務體系,針對存在融資需求的企業,實現資金流、征信系統、動產融資登記系統的信息融通,發揮建設銀行普惠貸款產品優勢,迅速核準企業授信額度,精準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我區金融機構不斷加大信貸資金供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小微企業。
“在一次日常走訪中,我們了解到賀蘭縣一位從事蛋類銷售的農副產品商戶存在資金周轉需求,急需進貨資金,我們向他推薦了農行‘惠農e貸’。”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內控合規監督部經理薛軍說,作為農行服務“三農”的重要抓手,“惠農e貸”依托大數據技術簡化流程,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信貸支持。
今年以來,我區聚焦“穩增長促發展攻堅年”行動,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4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0220億元,信貸總量保持合理增長,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涉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均高于貸款增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持續處于歷史低位。(記者 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