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破解新能源發展瓶頸,寧夏提前布局新型儲能產業。2021年以來,寧夏出臺相關政策,構建新型儲能產業政策的“四梁八柱”,多舉措鼓勵新型儲能快速發展
通過分類細化更多產業支持政策,為存量儲能電站建立容量補償機制,保證儲能電站基本收益,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荒灘上,兩座100兆瓦/200兆瓦時的新型儲能電站拔地而起,一個個形似集裝箱的電池倉如同“超級充電寶”,將多余的新能源電量存儲起來。
寧夏是位居西北、面積僅6.6萬多平方公里的小省區,但在新能源上大有作為。寧夏煤炭保有量321億噸,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送端,且風光資源豐富,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寧夏光伏占比高、新能源電力不穩定等劣勢日益凸顯。長期以來,新能源依靠煤電調峰穩定供應,但受煤電負荷極限、經濟性等影響,難以無限地給新能源“讓路托底”。
為了破解新能源發展瓶頸,寧夏提前布局新型儲能產業。2021年以來,寧夏出臺相關政策,構建新型儲能產業政策的“四梁八柱”,多舉措鼓勵新型儲能快速發展。
截至3月初,寧夏累計并網新型儲能電站48座,裝機規模達501萬千瓦/1003萬千瓦時,位居全國第四。如今,新型儲能產業成為寧夏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和“壓艙石”,為提高寧夏電力保供能力、新能源消納水平奠定基礎。
提前布局新型儲能
新型儲能作為優質的靈活性調節資源,具有電源和負荷的雙重屬性,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截至2024年底,寧夏新能源裝機規模超4100萬千瓦,統調裝機比例57.89%。由于寧夏光伏占比高,及其“白天大發富余,晚上無光缺電”的特點,新能源電力并不穩定,對新型儲能的需求更大。
提前布局,構建產業政策“四梁八柱”。為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寧夏提前布局,出臺政策鼓勵、推動儲能產業發展。
2021年,寧夏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促進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區儲能設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裝機規模的10%、連續儲能時長2小時以上。
相比于其他省區市,寧夏不僅出臺文件早,還鼓勵新老項目“全覆蓋”:2021年起新核準或備案項目原則上儲能設施與新能源項目同步投運,存量項目在2022年底前完成儲能設施投運。
利好政策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寧夏,推動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寧夏80%以上的新能源項目實現配儲,在全國位居前列。
北京奇點匯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寧夏首批投建儲能的民營企業,公司投資7億多元建設儲能項目,分兩期并網。“寧夏等西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還出臺系列鼓勵儲能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我們很看好寧夏及西部儲能產業的發展空間,在寧夏、甘肅都投建了儲能項目?!惫疚鞅钡貐^負責人楊興旺說。
更多技術項目順利落地,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多元發展。2024年4月,位于寧夏寧東能源基地的國能曙光第一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電站并網運行成功,這是當時國內投運規模最大的構網型儲能電站。
從技術路線來看,寧夏既有傳統的跟網型儲能電站,也有更為先進的構網型儲能電站?!澳壳皹嬀W型儲能技術仍屬于前沿技術,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國網寧東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陳鵬表示,通俗來講,跟網型儲能電站相當于電流源,必須依賴于電網提供的電壓和頻率才能穩定運行,而構網型儲能電站能主動構建起一個“小型電網”,支撐起一個電網生態。
此外,從運營模式來看,寧夏的獨立共享儲能占比高,達90%以上。獨立共享儲能由全網統一調度,能夠保障儲能高效利用。2023年,寧夏新型儲能綜合利用小時數1006小時,利用效率居全國前列。
在政策和技術的助推下,寧夏的新型儲能初步形成“調峰+容量租賃”為主的盈利機制。
“調峰”是在電力富余時將多余電力存起來,由電網統一調配在需要時放電,由電網向儲能企業支付調峰補償費用。目前,調峰補償費用是寧夏獨立共享儲能的主要收益來源,占其總收益的60%左右。
容量租賃是未配套建設儲能的新能源企業,根據政策規定的比例向儲能電站租賃容量,這些新能源企業則向儲能企業支付容量費。寧夏發改委2024年11月發布的《關于促進儲能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提升容量租賃比例。支持時長達到4小時及以上的大容量(功率×時長)、安全、高效儲能建設,新能源企業與該類儲能簽訂租賃合同時,按其功率的1.2倍折算配儲規模。
“大號充電寶”作用凸顯
在公眾看來,儲能是在新能源電量富余、電價便宜時“充電”,在電力緊缺、電價高時“放電”的“大號充電寶”。而實際上,儲能在電力保供、促進新能源消納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成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儲能在助力電力保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截至3月初,寧夏累計并網新型儲能電站48座,最大充電電力457萬千瓦,最大放電電力442萬千瓦,相當于近15臺30萬千瓦火電機組,實現充放電電力400萬千瓦雙突破,日均調峰能力提升20%,有效保障了迎峰度夏等時期的電力平穩供應。
據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介紹,寧夏電網堅持打造數智化堅強電網,提升源網荷儲互動能力,加強新型儲能技術研究,豐富并網儲能電站類型,充分發揮儲能在電力保供中的作用,有效緩解新能源發電“不穩定”的問題,不斷提高電網穩定性。
另一方面,新型儲能能夠有效促進新能源的消納。寧夏新能源發展持續領跑全國的同時,利用率連續多年超過96%,穩居西北第一。這其中,新型儲能讓富余的新能源電量有了“去處”,有效提高新能源利用率。2024年,寧夏儲能提升當地新能源利用率2.7個百分點。
在緊臨騰格里沙漠的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占地60多畝的穆和第一儲能電站,只需2個小時就能充電40萬度。穆和第一儲能電站站長姜飛說,電站背靠中衛市的新能源項目,未來還將為“寧電入湘”外送新能源提供助力。
“火電廠參與調峰有極限,并且火電廠就像汽車在一定速度區間內行駛最省油一樣,有它的經濟運行區間。更關鍵的是,火電廠不能把新能源電量存起來,如果不是儲能電站,這些富余的新能源電量很可能就被白白浪費了?!眹W中衛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寧夏處于新能源快速發展期,是“西電東送”重要送端,2024至2025年國家第二、三批“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項目及“寧電入湘”工程配套新能源陸續并網,寧夏“風光結構失衡”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儲能在促進新能源消納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青龍山200兆瓦/400兆瓦時新能源共享儲能電站與遠處的風電、光伏項目(2025年3月20日攝)。史慧敏攝
多舉措細化發展政策
當前,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既處于快速發展期,也處于探索期。以寧夏為例,新型儲能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但受建設成本逐年下降等影響,新型儲能項目收益大幅下降,并且部分政策變動對儲能產業影響較大。
多位受訪對象建議,通過分類細化更多產業支持政策,為存量儲能電站建立容量補償機制,保證儲能電站基本收益,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探索建立儲能容量補償機制?!耙?00兆瓦/200兆瓦時的新型儲能電站為例,晚建設一年成本下降1000多萬元,儲能產業‘誰先進來誰吃虧’,降低了企業的發展信心。”楊興旺說,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運行后,新型儲能主要通過現貨價差獲得收益,而一些地區現貨市場價差小,例如寧夏每度電僅為0.3元左右,仍難以保障合理收益。
寧夏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建議,針對以上情況,對不同時期投運的新型儲能電站,根據投資成本不同分檔進行容量補償,補償費用由新能源企業按電量比例進行分攤,后續并網儲能則根據其成本變化,滾動調整容量補償標準。
分類細化新型儲能產業扶持政策。新型儲能是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后盾”,當前由于全國各地配儲政策執行力度不一,與收益相關的政策變動對新型儲能企業收益的影響加大。
受訪企業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我國及全球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新型儲能重要性凸顯、需求持續增加,國家在加大新型儲能扶持力度的同時,宜不斷細化、優化、穩定相關政策。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例如,根據新型儲能的不同類型、并網時間等,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調動新型儲能發展積極性,為我國新能源系統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在采煤沉陷區之上的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300多萬塊光伏板匯聚成“藍色海洋”?;亟柚拔麟姈|送”,每年將36億千瓦時左右新能源電量送往中部和東部地區。
從輸送“煤電”加速到輸送“綠電”,寧夏“西電東送”走過了14年的歷程。寧夏依靠兩條電力外送“大動脈”,將寧夏的“風光火”打捆外送至山東、浙江等18個省份。截至2025年2月底,寧夏歷年累計外送電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1036億千瓦時。
2025年9月,我國首條“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外送通道“寧電入湘”工程將投運,寧夏外送輸電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受訪對象建議,應以該工程為“樣板”,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帶動西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拓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空間。在實現能源跨區域調配的同時,帶動寧夏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助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許晉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