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姚振國 文/圖)6月4日,以“AI讓教育更美好”為主題的興慶區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創新變革現場觀摩研討會在興慶區實驗第二小學觀湖校區舉行。來自興慶區各中小學的教師、教育工作者等200余人參會,共同見證教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會議伊始,與會人員觀摩了興慶區實驗二小觀湖校區的三大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精準教”環節,教師代表通過閃電講的形式,生動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塑造教育教學新生態,實現教學過程的精準化與個性化;在“個性學”場景中,構建進階式人工智能課程與探索人機協同教學新模式的展示,讓與會者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帶來的無限可能;在“科學評”環節,通過AI技術賦能綜合評價與建立人機協同智慧教研新范式的展示,呈現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與教研領域的創新應用,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后,與會人員來到興慶區實驗二小觀湖校區的“六智中心”,實地感受了人工智能在校園中的深度應用。在智造中心,六年級九班的張旭瑤正在和同學們一起縫制駱駝玩偶,她們通過電腦縫紉繡花一體機先將框架縫制好,填充之后再用針線進行最后的縫制。“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使用了電腦縫紉機,它不僅使用簡單,而且大大提高了我縫紉的效率,真是我的好幫手。”張旭瑤笑著對記者說,每次上課她都會使用相應的智能設備,制作自己喜歡的物品。
在隨后召開的興慶區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創新變革現場會上,高銀莉、馬曉農、劉靜波三位專家分別圍繞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闡述,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探討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與路徑,從而進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對教育教學模式變革的深遠影響,為與會者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此次研討會為全區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經驗分享的平臺,有效推動了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在興慶區的廣泛傳播與深入實踐。”興慶區教育局副局長宋泂表示,未來興慶區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完善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鏈條革新,努力打造具有興慶特色的智慧教育品牌。
據悉,本次會議通過應用場景觀摩、主題報告、校園觀摩、課堂展示、專題分享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興慶區品質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成果,進一步提升了興慶區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與教學技能,激發了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創新的熱情,為構建人工智能教育協同新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