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賀蘭山下,紫色產業蓬勃生長,一場由成都策劃團隊深度參與的國家級盛會正在改寫中國葡萄酒的全球敘事。
銀川國際會展中心內,人流穿梭,品鑒師輕搖酒杯,琥珀色液體折射出寧夏葡萄酒產業的璀璨光芒。作為連續三屆承接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的策展方,成都市聚恒廣告有限公司戰略總經理尹剛正穿梭于展臺間,觀察著每一個細節。“十年前,寧夏葡萄酒在專業展會上常常被國際品牌的光芒掩蓋;如今,賀蘭山東麓已成為世界葡萄酒版圖中不可忽視的紫色名片。”尹剛在展會間隙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場被譽為“酒界奧斯卡”的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首次與中國國家級葡萄酒展會聯袂舉辦。
盛會的幕后推手
成都市聚恒廣告有限公司的名字,在寧夏葡萄酒產業界已不陌生。這家深耕會展行業二十余年的企業,自2023年起連續三屆承接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的策劃執行工作。作為公司戰略總經理,尹剛對寧夏葡萄酒產業有著獨到見解。“博覽會不僅是展示窗口,更是產業升級的加速器。”在今年1月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酒莊參展主題培訓班上,尹剛作為特邀講師,向160名產區從業人員及7600余名線上學員傳授參展策略。他敏銳地指出寧夏葡萄酒產業面臨的瓶頸:“釀酒技術已達國際水平,但營銷能力仍是短板。”參展人員常常缺乏系統培訓,導致展前準備不足、推介效果不佳、后續跟蹤不到位,錯失發展良機。這一判斷與產區管理者的焦慮不謀而合。“經過多年積累,我們已從葡萄酒生產、釀造技術方面獲得了比較穩定且優秀的品質,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寧夏的好東西吆喝出去。”
紫色產業的崛起與挑戰
賀蘭山東麓的崛起堪稱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奇跡。短短十幾年間,這片曾被國際專家評價為“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的土地,已成為世界葡萄酒舞臺的耀眼新星。最新數據顯示:寧夏葡萄種植面積超過60萬畝,占中國種植面積的40%;年產葡萄酒1.4億瓶,中國國產酒莊酒中每2瓶就有1瓶來自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達330.07億元,先后斬獲國際大賽1700多項大獎。但亮眼數據背后,隱藏著發展瓶頸。如何推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實現從“種得好、釀得好”向“種得好、釀得好、銷得好”的轉變,成為產區和酒莊共同探索的方向。
三大核心建議
面對寧夏葡萄酒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尹剛基于多年會展經驗,提出三大核心建議:
精準定位,拒絕盲目跟風。“展會選擇并非盲目跟風,而是一場需要精準規劃的戰略布局。”尹剛強調。在2023年成都招商洽談會上,他帶領團隊定向邀約近500名專業酒商,促成37家寧夏酒莊精準對接,現場簽約不斷。
這種精準化策略成效顯著。2025年博覽會期間,聚恒團隊創新打造“可能釀造社”主題展區,集結7家極具創新精神的獨立釀酒師品牌,展現產區多元化發展潛力,成為展會最大亮點之一。
雙品牌驅動,產區與企業協同發展。尹剛提出“產區品牌+企業品牌”雙驅動戰略:“賀蘭山東麓有200多家酒莊,每家都是產區大家庭的一員。大家共同走出去,展示賀蘭山東麓風土風貌和優質品質,這是產區共榮共贏的舉措。”
數字化賦能,打破地域限制。尹剛敏銳地捕捉到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他推動博覽會采用“1+3+N”模式:以1個云展覽為基石,打造數字峰會、數字展覽、電商交易3個平臺,融入元宇宙、“數字人”等N種新潮元素,打破時空限制。
創新“全民共享模式”
“全民共享模式”是第五屆博覽會的創新之舉。在尹剛團隊策劃下,展會發放“滿100減30、滿500減150、滿1000減300”三種面額消費券,開展“浪寧夏·暢飲一夏”全民促銷,讓葡萄酒從專業展臺走向百姓餐桌。
“跨界融合”成為新亮點。聚恒團隊深耕“葡萄酒+跨界生態”,將葡萄酒文化植入鳳凰幻城、“青春漠漠搭”等文旅新地標,在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開啟星空露營新體驗,感受“葡萄酒+文旅”的獨特魅力。
“精準營銷體系”逐步建立。在尹剛推動下,寧夏葡萄酒“走出去”戰略系統化實施。2024年上半年,寧夏葡萄酒走過泉州、三亞、北京、蘇州、上海等30多個城市。11月青銅峽葡萄酒成都專場推介會上,20多家精品酒莊集中亮相,與成都市場建立深度連接。
“從酒莊參展的整體策略規劃,到展位實戰的細節雕琢;從葡萄酒品鑒技巧的深度挖掘,到與參觀者溝通話術的精心打磨,每一個環節都為我在葡萄酒莊參展活動中的認知與實踐注入了新的啟發和思考。”一位參與過尹剛培訓的酒莊代表如此評價。
站在第五屆博覽會現場,尹剛望向人頭攢動的展館,對寧夏葡萄酒的未來充滿信心:“賀蘭山東麓產區已站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
根據規劃,寧夏產區規模將來要達100萬畝,年產葡萄酒3億瓶,年產值超過千億元。“當世界通過這杯酒讀懂寧夏的風土,紫色夢想便不再遙遠。”尹剛說道。(寧夏新聞網記者 閆文麗 朱敏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