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只玻璃杯一字排開,工作人員將酒樣緩緩注入,200余位品酒師和釀酒師凝神靜氣,開啟一場關乎中國葡萄酒品質的感官評價。
6月10日,全國首屆葡萄酒產業“創殊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實操環節拉開戰幕。來自全國25個省(區、市)的200余名頂尖選手齊聚于此,在品酒與釀酒的舞臺上展開技藝與智慧的比拼。這是中國葡萄酒產業一線職工首次全國性技能大比武,也是中國葡萄酒品質從“種得好”到“釀得好”再到“品得好”的全產業鏈大考。
全國首屆葡萄酒產業“創殊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實操環節拉開戰幕。
品酒師實操考試賽場,選手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選手們需在9輪高強度盲品中,精準識別近50款酒樣的品種、產地、年份及工藝特征,每一輪都是對感官極限的挑戰。
“觀色、聞香、嘗味、定風格——四步缺一不可。”大賽裁判長邵學東現場解讀評分維度。一位寧夏選手在第三輪遭遇“干擾項”考驗:三款外觀近似的赤霞珠干紅中,僅一款因發酵溫度異常產生“煮白菜”異味。只見她輕晃酒杯,鼻尖微動,隨即在評分表上標注“還原性氣味異常”,精準鎖定瑕疵酒樣,品酒師實際工作要求的細致與嚴謹在比賽中得到充分體現。
觀色
“葡萄酒品鑒遵循‘一觀、二聞、三嘗’三個步驟,每一個細微感知都決定著分數的高低。”寧夏志輝源石葡萄酒莊參賽選手梁靜解釋。
她口中的“觀”,指的是觀察酒的顏色,包括色度和色調;“聞”則需辨別三類香氣:葡萄原始氣味的一類香、發酵過程形成的二類香、橡木桶陳釀帶來的三類香;“嘗”更有講究,白葡萄酒重在酸度品鑒,紅葡萄酒則需評判單寧和酒體結構。
聞香
如果說品酒師是葡萄酒的“解碼者”,釀酒師則是“魔法師”。他們的10輪實操涵蓋從原料處理到成品調配的全鏈條——
面對單寧過澀的試驗酒,選手需從酵母多糖、蛋白澄清劑等五種輔料中精準配伍。一位山東釀酒師采用“階梯添加法”,分三次注入0.15g/L酵母多糖,最終使酒體呈現“天鵝絨般的圓潤感”。裁判組評價:“增一分則膩,減一分則糙,這是科學更是藝術。”
賽場上,選手們展現出中國葡萄酒產業一線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追求。他們中既有科班出身的技術專家,也有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實踐型人才。賽場之外,賀蘭山東麓的葡萄藤正在六月的陽光下茁壯生長,“工匠創殊”行動正重塑產業根基。寧夏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趙連瑞指出,大賽通過全國預賽聯動25省基層練兵,已培訓大批的技術工人。
榮譽體系激發人才活力。本屆大賽為優勝者鋪設進階通道:各工種前三名將獲“全國輕工行業技術能手”稱號及萬元獎金,前15名均獲認證證書。更深遠的是,寧夏正以此為契機組建葡萄酒產業工會,構建從田間到車間的終身技能提升體系。
這場大賽不只是一次技藝比拼,更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向世界宣告:“中國葡萄酒 當驚世界殊”的宏偉目標,正在一代代產業工人的匠心傳承中,從夢想照進現實。(寧夏新聞網記者 夏欣 文/圖 李瑤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