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圖)在寧夏固原市,一場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變革正悄然推進。6月17日,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教體局開展“智聯校園·慧育未來”智慧校園建設成果觀摩活動,集中展示了原州區在“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模式下取得的亮眼成績。
原州區第十五小學的操場上,八大智能場景精彩紛呈。“創客”李清華和南梓丞設計的“自動接水水位識別停止裝置”吸引了眾人目光,其“智能防溢+便捷控水”的核心設計,精準解決接水溢出現象,契合節水理念,在水資源緊張地區極具實用價值。人形機器人伴隨音樂舞動,編程小車有序搬運物體,無人機靈活穿越障礙,分類垃圾桶依指令開合……這些充滿科技感的展示,不僅展現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更贏得了各學校負責人的陣陣掌聲。在教學方面,該校老師將AI技術深度融入課堂,借助視頻、動畫等形式,讓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識。正因在智慧校園建設上的創新實踐,該校被評為自治區四星級智慧校園。
原州區第十一小學同樣在智慧教育領域積極探索。學校以班級為特色,將人工智能嵌入每一堂課,通過動漫形式讓“道德與法治”課堂告別枯燥。同時,在科技館開設多種智慧課堂,讓學生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為基礎教育改革帶來的成果。
從智慧校園到云端課堂,原州區以數字化轉型為引擎,走出了一條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特色路徑。曹洼小學的智慧教育賦能鄉村課堂,亮相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成為數字化助力教育公平的生動范例。此外,原州區積極組織師生參與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在各類賽事中收獲頗豐,原州十一小、十八小在自治區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佳績,31名師生在人工智能、編程賽事中獲獎。
原州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深化數字化轉型“三駕馬車”建設,推動教育從“傳統模式”向“智慧生態”轉變。2025年計劃開展小學數字化開放日、四星級智慧校園觀摩等活動,推廣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模式,持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在數字力量的加持下,原州區師生正攜手邁向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