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煤業烯烴一分公司甲醇合成車間的現場,賴寧正專注地分析著硫回收裝置關鍵參數的數據曲線。這位年僅35歲的碩士研究生、國家能源集團首席技師,已在煤化工一線深耕十三年。從普通一線工人到“塞上工匠”,從“寧東青年崗位能手”到“煤炭行業技能大師”,這位年輕的技術專家用實干與創新,在煤化工領域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彩篇章。

“再大困難也要解決這個問題”
在寧夏煤業烯烴一分公司的生產現場,身著工裝的賴寧正專注地盯著循環氣壓縮機的運行數據。這個1989年出生的年輕工程師,已經在煤化工一線堅守了十三個年頭。面對公司級隱患設備,他立下誓言:“再大困難也要解決這個問題?!?/p>
循環氣壓縮機C-40001曾是個“老大難”問題,管線焊縫開裂、法蘭密封失效導致可燃氣泄漏,被迫停車次數高達30次。賴寧連續30多天撲在現場,滿身油污地爬管廊、鉆設備,拿著測振儀在壓縮機廠房一守就是一天。通過“聽、聞、摸、看”,結合專業分析,他最終找出機組振動過大的癥結,提出三項改造措施:活塞材質更換、緩沖罐增加墊板、膨脹節改直管段。
正是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讓他在循環氣壓縮機改造中再創佳績。改造后,設備振動值降低近50%,運行周期延長一倍,這個長期困擾生產的隱患被徹底消除。

“小改小革也能創出大效益”
“別看改造小,效益可不小。”這是賴寧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的理念里,創新不在于項目大小,而在于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實在價值。
低溫甲醇洗裝置尾氣洗滌塔放空口掛冰問題困擾生產多年,既影響安全又妨礙環保。賴寧帶領班組開展QC攻關,用一年時間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成果發布時,他別出心裁地用礦泉水瓶、乒乓球、吹風機等日常物品,形象演示了尾氣洗滌塔的工作原理,讓復雜的專業技術變得通俗易懂。這個項目不僅創造了6.47萬元經濟效益,更榮獲國家能源集團QC發布二等獎。
在解決硫磺造粒機脫模劑消耗量大的問題時,他再次展現創新智慧,通過將手動添加改為自動添加,不僅降低了消耗量,還減輕了維護工作量,創效20.67萬元。多年來,他提出的55條合理化建議,累計創效超百萬元。這些“小改小革”印證了他的理念:創新就在日常工作中,只要用心,處處都是改進的空間。

“團隊強才有無限力量”
“一個人強,不是真的強,一個團隊的強,力量才是無限的?!弊鳛榘嘟M帶頭人,賴寧始終把團隊建設放在首位。
他創新提出“五熔、四個三、六個一”培訓法,針對“90后”員工特點開展“夜課堂”,利用中夜班時間傳授裝置開停車、應急處置等專業知識。這種因人施教、層層遞進的培養方式,讓班組快速成長:涌現出寧煤公司“技術能手”3名、“寧東青年崗位能手”2名,培養出高級工11名、中級工8名,員工一次性過關率達到98%以上。
更難得的是,他不僅傳授技術,更傳承精神。在他的影響下,合成二班形成了“人人當骨干,個個爭先進”的良好氛圍。他所帶的徒弟中,多人已成為公司技術骨干和崗位帶頭人,為煤化工事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塞上工匠”,賴寧用十三年時間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擔當。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技術工人對專業的執著、對創新的熱情、對傳承的責任。在建設世界一流煤化工企業的征程上,這位年輕的“工匠”正以他的智慧和汗水,繼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寧夏新聞網記者 閆文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