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川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所長宋穎娟早已成為一個象征——她是群眾眼中能聽懂心聲的“及時雨”,是同事心中能破解難題的“百事通”,更是銀川公安有口皆碑的“全能1號崗”。然而,在閃光警徽背后,宋穎娟還有一個更溫情也更具分量的身份——“雙警家庭”中堅韌的“半邊天”。

宋穎娟的愛人張英浩,是銀川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興慶區一大隊大隊長。同為警察,他們理解彼此肩上的責任,也深知每一次加班、每一次執勤的重量。“我們倆的加班,基本是‘無縫銜接’。”宋穎娟笑著說,“兒子反倒成了家里最‘守時’的人。”
雙警家庭,意味著雙倍的擔當,也意味著雙倍的“缺席”。在兒女成長的記憶里,父母同時準點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然而,正是這種“非常態”,塑造了這個家庭特有的默契與溫情。

“有時候我加班到深夜,他還在路口執勤,我們就在微信上互發一張工作照。”宋穎娟說,“沒有太多言語,但那一刻,仿佛彼此就在身邊。”這樣的瞬間,是他們之間最樸素的陪伴,也是雙警生活中難得的“并肩”。
張英浩理解她在窗口服務中面對的壓力,宋穎娟也深知他在路面執勤中承受的風吹日曬與突發風險。業務上,他們是彼此最信任的“戰友”。一通電話里,張英浩會問:“事故調查中車輛有沒有改裝?軌跡和審驗信息對不對得上?”宋穎娟則會從政策和技術角度一一回應。這樣的交流,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種無聲的支持。

十余年來,崗位在變,職責在變,不變的是“聚少離多”的生活狀態。然而,他們從不讓距離成為情感的阻隔。遇到瓶頸時,他們是彼此最耐心的傾聽者;取得成績時,又是第一個為對方喝彩的人。
在宋穎娟參與推動“銀川交警”線上直播服務時,張英浩不僅全力支持,還主動承擔家中的事務。2024年,一場關于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新政策的直播,吸引了超3萬名網友觀看,留言互動超2000條。她不知道的是,兒子也是屏幕前的觀眾之一。直播結束后,兒子對她說:“媽媽,我真心覺得和你們一樣當警察,還挺酷的。”

那一刻,宋穎娟心中泛起層層漣漪。她明白,孩子看到的不僅是屏幕前專業從容的母親,更是警察這個職業背后的責任與溫度。
“我們從未刻意要求孩子要走哪條路,但父母的忙碌,反而讓他們學會了獨立與擔當。”宋穎娟說,“他們看到爸爸媽媽都在為責任而忙碌,在潛移默化中也懂得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在她看來,愛不僅是陪伴,更是在各自位置上努力發光,成為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而這份從容與堅定,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當夫妻倆同時因工作無法顧家時,宋穎娟的父母毅然成為他們最堅實的“大后方”。“我爸常發語音說:‘你們把公家的事辦好,孩子有我們。’”一句簡單的叮囑,承載的卻是兩代人對職責最樸素也最深沉的理解。
宋穎娟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父親在家庭思想教育會上的“嘮叨”。那些“不畏難”“多思考”“勤學苦干”的教誨,如今已成為宋穎娟面對復雜業務、推動服務創新的精神支柱。這是一種家風的傳承,也是一種責任的接續。
對于宋穎娟一家而言,“警察”二字,不只是職業,更是全家人的共同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全區最美基層民警”等榮譽,在她眼中,不只屬于自己,更屬于身后那個默默支持她的家。2018年,他們的小家庭還被評為銀川市“最美家庭”。

在崗位上,宋穎娟以“零投訴”詮釋了人民警察的職業信念;在家庭這個實景考場中,她和家人用理解、支持與擔當,讓“小家”的奉獻匯聚成守護“大家”的溫暖力量,真正交出了一份關于“愛與責任”的高分答卷。(寧夏新聞網記者 胡俊 圖片由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