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涇源的鄉村中,經常會見到一群操著閩南話的南方人,他們行走在鄉間的小道上,站立在學校的教室里,盤坐在老百姓的炕頭上,奔波在閩寧之間幫扶的道路上。自1996年起福建廈門市和涇源開展對口幫扶協作工作22年來,廈門市共選派10批17名掛職干部赴我縣開展工作,落實幫扶資金及物資1.14億元,實施重點項目204個。22個春秋,一路走來,悠悠涇河水見證了涇源的變化,閩寧對口幫扶協作之花處處綻放。
近年來,我縣通過閩寧協作發展項目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支柱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項目扶持直接受益,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礎。
興盛鄉新旗村是閩寧示范村之一,幫扶協作開展以來,共投放資金100萬元,其中30%用于基礎設施建設,70%用于產業發展。貧困戶產業扶持項目6萬元,按照全縣扶貧產業發展政策要求,為單老戶、雙老戶等貧困戶提供產業發展支持。扶持養雞戶2戶,養羊戶2戶,養牛戶6戶。
依托新旗村滑雪場及周邊農家樂等旅游項目,修建新旗村生態停車場,解決往來游客車輛停放問題。以發展鄉村特色農家樂為目標,改造新旗村回遷安置區政府回購房16套進行外租,每套改造資金4萬元,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一系列的幫扶,依托自身優勢,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新旗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同時提供保潔員、服務員、廚師等就業崗位30個以上,充分發揮了旅游項目帶動作用,帶動30名以上建檔立卡戶務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