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黨支部張榜公布了村里104名高考分數上一二本線的學生名單,并給24名中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學生發放了共16400元獎學金,其中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福寧村在全鎮考上大學的孩子最多。
福寧村大部分村民是從西吉縣搬遷來的移民。“以前在村里,家家戶戶比誰家光陰過得好,現在就看誰家出了幾個大學生。在老家時和縣城人比生活,搬到閩寧鎮就和銀川人比教育子女。”村委會主任王虎榮說。
20多年前,村民剛搬到福寧村,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兼職“鄉村醫生”,背著藥箱串戶看病送藥,外加宣傳讀書的重要性。“寧讓家里缺了糧,不要耽誤娃娃上學堂;寧讓鍋里缺了菜,不要耽誤下一代。”這是謝興昌說了多年的“宣傳語”,大人娃娃耳熟能詳。
馬金花是建檔立卡戶,丈夫常年帶病堅持打工,馬金花則負責在家照顧3個孩子。“以前有人笑話我,不出去打工,圍著娃娃轉,一家人日子都過成了光陰。我一輩子沒上過學,只要我娃考上大學,就不會再受我們這輩人的苦。”馬金花說。2019年,她的大兒子考入寧夏財經技術學院,今年,女兒又以561分考入華中師范大學。“只要娃娃想念書,碩士博士我都供。”43歲的馬金花堅定地說。
17歲的馬小紅今年考入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別人吃什么穿什么別眼熱,別人考上好學校才要眼熱。’這是我從小到大,媽媽對我的教導。盡管家境貧寒,父母還是一如既往地供我們姐弟讀書。”馬小紅說。這些年,村里考上大學的女孩子越來越多,教育扶貧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記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