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車間打工一個月掙2000元左右,雖然錢不算多,但這是我第一次掙工資,每月足夠補貼家用了。而且上班離家也近,方便照顧老人孩子。”4月21日,妥桂花邊踩縫紉機邊說。2019年10月,她成為銀川銀歐服裝濱河三村扶貧車間的一名縫紉女工。
34歲的妥桂花是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三村村民,2013年,她一家8口人滿懷希望從彭陽縣搬到銀川市。
以前在彭陽縣老家時,丈夫外出打工,妥桂花在家幫著公婆種十幾畝旱地。種地靠天吃飯,最好的年景也就收個口糧。丈夫于小君在銀川市附近的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年收入2萬元左右,勉強維持全家人的生活。2016年,妥桂花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搬到銀川后,妥桂花兩口子眼界開了,而且發現就業機會也多了。“以前不會踩縫紉機,來扶貧車間上班后,有師傅手把手教我們,掌握一門技術就能掙錢了。”如今妥桂花已是一名熟練工。
“扶貧車間主要加工校服,我一天能加工100多件。”36歲的馬進花也是扶貧車間的工人,2014年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從彭陽縣搬到興慶區月牙湖鄉,丈夫到內蒙古打工,馬進花負責在家照顧孩子。2019年8月,扶貧車間開到家門口,馬進花和村里一些留守婦女報名進廠成為工人。
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馬進花每天給孩子做好飯,早上9時多來上班,下午4時左右下班,也不耽誤給孩子做晚飯。“我挺滿意的,只要自己勤勞肯干,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馬進花說。
銀歐服裝濱河三村扶貧車間的十幾名女工,大多數都來自濱河家園三村,是政府的脫貧富民政策給她們提供了就業機會。為了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向縱深發展,集中解決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問題,2019年,月牙湖鄉在濱河家園三村實施了扶貧車間建設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銀川銀鷗服飾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扶貧車間已幫助16名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其中包括7名建檔立卡戶,人均月工資2000元。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將解決60名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包括至少30名建檔立卡戶,預計年人均收入2萬至3萬元。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興慶區政府為扶貧企業投入專項補貼資金300余萬元紓困解難,開通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審批手續快速通道。截至目前,興慶區扶貧企業、扶貧車間和合作社已有38個復工復產。(記者 賈莉 喬素華 文/圖)
馬進花已成為一名熟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