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水,一道做飯時的常見工序,但你真的會焯水嗎?焯水,做對了很健康,做錯了營養和口感都會大打折扣。
到底哪些食材需要焯水,需要冷水還是熱水?一起來看盤點↓
哪些食材需要焯水?
■草酸高的蔬菜
草酸是很多蔬菜中都含有的一種抗營養成分,只是在含量上存在差異。日常飲食中草酸攝入過量,可在吸收前與鈣形成不溶物,妨礙鈣的吸收,吸收后又可與體內的鈣及其他物質形成難溶性草酸鹽,增加患結石的風險。
菠菜、空心菜、芹菜、莧菜、馬齒莧等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較高,吃之前需要經過一定的預處理去除草酸。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草酸易溶于水,熱水焯就能除掉大部分。
有研究顯示:將180克菠菜置于1000毫升沸水中,分別焯水1分鐘、2分鐘、3分鐘、4分鐘,可溶性草酸去除率分別為43%、50%、54.7%、58.9%。油炒對菠菜中草酸的去除率并不高,不超過5%,即使增加烹調油用量作用也不大。
另外,馬齒莧的草酸含量高達1460毫克/100克,焯煮3分鐘后雖然草酸去除率可達50%以上,但仍然高于大多數青菜,少吃為好。
■有“毒”的蔬菜
有些蔬菜自帶毒素,不焯水或者生吃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嚴重會要命。
豆角、四季豆
生的豆角、四季豆中含有皂苷(gān),皂苷含有能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對胃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會引起充血、腫脹及出血性炎癥,可造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這種成分比較怕熱,100℃條件下加熱10分鐘以上,或更高溫度時炒熟炒透可裂解皂苷消除有害物質毒性。烹調前焯水,是避免中毒的好方法。
圖源:AI生成
鮮黃花菜
鮮黃花菜中的某種成分食用后會導致惡心、嘔吐、口干舌燥和腹瀉。
至于這種成分究竟是什么,目前還不明確。以往人們認為是秋水仙堿,但也有觀點認為,黃花菜中并不含有秋水仙堿,而是含有多個化合物的共流出組分,易溶于水,經蒸汽、焯水漂燙可以分解,沸水處理3~5分鐘可安全食用。
■亞硝酸鹽高的蔬菜
提到“亞硝酸鹽”,很多人會想到“致癌”。其實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它被我們吃進身體后,會在胃酸的環境下生成亞硝胺,亞硝胺屬于致癌物,過量攝入會增加健康風險。
亞硝酸鹽含量高的蔬菜一定要焯水后再烹調。香椿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比一般蔬菜高,所以香椿別再生吃蘸醬,即便是炒雞蛋,也得先焯水。
■可能被寄生蟲污染的蔬菜
水生植物很可能被寄生蟲污染,比如我們常吃的荸薺、蓮藕、菱角等。直接食用可能感染姜片蟲,輕則腹痛腹瀉、惡心發熱,嚴重者還會引發腸梗阻,甚至死亡。焯水后再涼拌,能保證食用安全性。
圖源:AI生成
■不好清洗的蔬菜
有些蔬菜表面不平整,比如菜花等不僅容易藏污納垢,也容易存在農藥殘留。
■有血污或特殊氣味的食物
排骨、羊肉、豬大腸等食物可能有血污或異味,焯水能減輕它們的影響,提高菜肴的品質。焯水的同時可以加入料酒、香葉、八角等香辛料去腥增香。
焯水前必須知道的事
焯水看似簡單,似乎就是“開水+食材”,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有很多注意事項。
■肉類冷水下鍋,海鮮、蔬菜熱水下鍋
肉類食物需要冷水下鍋,有助于撇去血沫。如果沸水下鍋會讓肉表面的蛋白質變性,最外層直接熟了,導致里面的血水出不來,達不到去血污的目的,口感也不好。
圖源:AI生成
蔬菜則需要等水開再下鍋。雖然冷焯比熱焯草酸去除率更高,但冷焯會導致蔬菜的物理結構受到更大破壞,營養物質流失較多。
魚蝦建議沸水焯1~2分鐘后撈出,既能去腥,也能保持鮮嫩的口感。
■水量要足夠
水最好能淹沒食材,這樣能保證加入食材后,鍋里的水能在短時間內再次沸騰,縮短烹調時間,減少營養流失。
■不同食材的焯水時間不同
葉菜類大多只需要焯水1分鐘即可,另外建議先焯水再切菜,焯好后立刻放在冷水中降溫,瀝干即可,不要過分擠壓,避免營養流失。
菜花、木耳焯水1~2分鐘即可;荸薺、蓮藕等要沸水焯1分鐘以上;豆角、四季豆這類建議焯水10分鐘以上;鮮黃花菜建議焯水3~5分鐘。
像竹筍、茭白這樣的蔬菜,可多煮一會。
肉類下鍋后等水重新沸騰,再煮1~2分鐘,直到沒有大量的血沫煮出來時即可。
■不要重復利用焯完菜的水
草酸溶于水,焯水時間越久,湯汁中草酸含量越高,不建議飲用或再次用于烹飪。
寧夏新聞網(www.456431.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宜居路156號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