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實力強。
在寧夏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之際,自治區召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第一次推進會,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意見》的要求,對推進全區重點產業發展進行部署,這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區上下聚焦發展重點產業,提升發展的強大態勢。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之源。抓好實體經濟發展,關鍵是抓好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寧夏都對我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我區的時代重任,全區上下必須以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橫下一條心、認準一條路、鉚足一股勁、擰成一股繩,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攻點放在產業發展上,以產業的大發展推動實體經濟水平和經濟綜合實力大提升。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發展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歷史大方向。只有加快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對我區來說,必須把抓重點產業發展當作發揮區域優勢、全面提升經濟實力的希望所在,當作融入兩個循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責任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全面小康社會水平是當務之急,最管用、最有效、最持久的辦法就是把產業培育起來。推動寧夏各項事業進步,引進匯聚人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四化同步、提高整體發展質量,抓重點產業發展是關鍵之舉,必須始終緊抓不放松。
推動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長期以來,我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綜合實力偏弱,根本原因正是在于產業經濟發展不夠。事實上,我區看似劣勢的自然條件,恰恰為電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綠色食品以及枸杞、葡萄酒、肉牛和灘羊、奶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而且,這些產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正是在深入分析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發展前景,反復研究討論、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自治區黨委確立了9個重點產業,建立了省級領導同志包抓重點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劣勢轉優勢,有基礎、有前景,發展產業,正當其時。
橫下一條心,認準一條路,下好推進產業發展這盤大棋局,全區上下要擰成一股繩,形成發展的強大合力。要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區域化布局;注重提高質量,推進標準化生產;堅持市場導向,推進品牌化經營;提升整體效益,推進融合化發展。要突出重點、扭住關鍵,在完善產業鏈、建立新體系、培育企業家、提升創新力、擴大開放度上鉚足勁頭、持續用力,為寧夏產業發展造就一批企業家隊伍,以創新帶動產業轉型,敞開胸襟謀發展、開放大門搞建設、強化合作抓產業,以建設先行區為契機,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聚集高地,推動重點產業取得新突破。各級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事業觀,發現、捕捉、用好產業布局機遇,在抓產業發展上久久為功;要把握中央推動形成“兩個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強化規劃引領;要牢固樹立抓產業必須抓項目的理念,加強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撐,強化統籌協同,強化責任分工,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重點產業發展事關我區未來,全區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安排部署上來,以“一日無為、三日不安”的緊迫意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攻堅精神,“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的實干態度,全力以赴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美麗新寧夏展現新作為,共同譜寫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寧夏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