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翠湖。
赤心田度假區。
五渡橋農莊一角。
在掌政鎮,水是靈魂,湖是眼眸。這里水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鳴翠湖、清水湖、趙家湖等濕地如珍珠般鑲嵌在黃河之畔,勾勒出一幅“塞上江南”的靈動畫卷。作為沿黃特色小城鎮,掌政依托得天獨厚的水系資源,走出了一條“以水而生+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湖水中的時光漣漪
晨霧還未散盡,鳴翠湖的蘆葦蕩里已傳來此起彼伏的鳥鳴。觀鳥向導老馬輕輕撥開蘆葦,示意游客們噤聲——不遠處,一只黑鸛正優雅地掠過水面。“二十年前冬天來這兒,湖面縮減得能直接走到對岸。”他壓低聲音說,手中的望遠鏡卻追隨著鳥兒的身影,“現在你看,連這些‘貴客’都年年回來做客了。”
三十里外的清水湖,村民裴新正劃著小船經過葦叢。船槳攪動的水波驚起幾只野鴨,撲棱棱飛向遠處。“我爺爺那輩,端午節前都來這兒打葦葉。”他撫摸著身旁青翠的葉片,“那時候湖面比現在還要大,蘆葦蕩里藏著數不清的野鴨窩。”
在掌政鎮,位于鎮河村的清水湖與位于掌鎮村的鳴翠湖,如同黃河母親遺落的兩顆明珠,遙相守望。清水湖靜默如詩,沉淀著銀川悠久的建城記憶,這一帶曾是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的“麗子園”所在,北魏時改建為懷遠縣,與今天的銀川脈絡相承。湖畔的蘆葦叢中,仿佛仍能聽見歷史的腳步聲,看見古詩中“萬頃腴田憑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鋤”的農耕盛景。
而鳴翠湖景區則是一派充滿現代氣息的美景,演繹著塞上江南的當代傳奇。這里水波瀲滟,蘆葦迷宮蜿蜒曲折,白鷺與燕鷗在碧空下盤旋。近百種鳥類在此棲息,黑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禽讓這里成為觀鳥者的天堂。夏日里,荷塘接天,游船穿行,水車卷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恍若江南。它們相隔數里,均依黃河而生,共同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與生態復興。
依水而興的農家煙火
屬于掌政鎮的湖光水韻,還能在夕陽西下時流經掌政村的永二干溝上看到——水面泛著金色的漣漪,垂釣者收起魚竿,桶里幾尾鯽魚活蹦亂跳,不遠處,有白鷺正掠過水面,細長的腿輕輕點過茂密的水草。而在幾公里外的趙家湖,人們沿著木棧道慢行,湖面倒映著晚霞,蘆葦隨風輕擺。
正是這樣的掌政鎮,孕育了獨特的“水韻經濟”。
走進掌政鎮的五渡橋農莊,古樸的夯土房外掛著成串的辣椒、玉米,院內水車緩緩轉動,仿佛時光倒流。最有特色的是屋內搭的北方火炕,冬天,屋外白雪飄飄,屋內暖意融融,點一桌農家飯菜,孩童嬉鬧玩耍,大人小酌兩盞,再愜意不過。“農莊東臨漢延渠,這條綿延流淌的古渠,潤澤著農莊的大棚蔬菜,喜歡釣魚的人也能在這里垂釣。”農莊負責人說,光吃好不行,還要喝好,在五渡橋村,不僅農莊里有好酒,醇香縷縷的五渡尚品老酒坊也一定不能錯過。
走進酒坊大廳,各類酒品和酒文化故事一一展現,一旁的釀酒室里,粉碎原糧、潤糧、蒸糧、拌曲種、入窖發酵,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關。“吃驢肉喝老酒,這才是掌政味道!”酒坊里的釀酒師傅掀開陶缸上的紅布,濃郁酒香撲面而來。
“白酒產于五渡橋,古老文化贊不停,保質量講誠信,來往顧客請放心。”村黨支部書記郭新龍笑著念了段順口溜,這可是他的原創作品,“寫得好不好不重要,大家能記住我們五渡橋的酒好喝就行!”
一方水土的靈動氣息
午后的陽光灑在赤心田度假區的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這里,養著南美白對蝦,喂食時,會成群地在水面躍動。“這些小家伙可金貴著呢!”在度假區工作的賈師傅笑著說,“現在用的是封閉循環水系統,比我們小時候在黃河邊打魚講究多了。”
這個占地1100畝的度假區,去年八月才正式開門迎客,卻已成為掌政鎮的一個新名片。走進園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片波光粼粼的養殖區。度假區總經理王立峰指著水中的網箱說,“這里不僅養蝦,更養出了一方水土的靈氣。”
沿著木棧道前行,一群孩子正在研學老師的帶領下觀察“魚菜共生”系統。十歲的小雨興奮地指著水中的鱸魚:“老師,魚拉的便便真能變成蔬菜的肥料嗎?”這個問題引得大人們會心一笑。“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鹽堿地。”王立峰回憶道,“現在成了城里人周末最愛來的地方。”
離赤心田度假區不遠,沙溫泉度假村的水汽氤氳中,來自西安的李女士正閉目享受“六藥湯”的滋養。“泡著枸杞溫泉看星空,這才是屬于西北的浪漫。”她笑著說。
而在鳳凰花溪谷,五月的郁金香、七月的薰衣草、九月的菊花,將這片土地裝扮成四季變換的調色板。不同的特色主題館,也給了游客們不同的驚喜。
果然,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機;有水韻的鄉村,更有詩意。湖鎮水鄉,魅力掌政。(記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