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義務修剪小區綠植。
56歲的陳珍是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開元社區國稅小區的物業經理。2006年,陳珍接管國稅小區的物業工作,他的生活也從那一天開始,發生了改變。
“剛干上小區物業工作,家里人不理解我,認為是伺候人、倒垃圾的營生,但我一點都不后悔。”談起當年的決定,陳珍的眼神頗為堅毅。
對于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陳珍,剛干起物業工作也有點別扭,瞧著又臟又臭的生活垃圾,天天處理不完的生活瑣事,陳珍經常眉心緊鎖,心事重重。
“小區物業工作確實不好干,但是干順了,小區環境改善了,居民待物業人員也如同親人一般!”
潛移默化間,陳珍憑借著春風化雨般的態度、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小區各族群眾的認可,陳珍也變回了原先的自己,喜笑顏開了。
作為小區“管家”,哪個地方環境差了、哪戶居民家水管漏了,他都了然于心,親自入戶協調解決。
由于原來的設計規劃存在短板,國稅小區建成后沒有綠化,衛生也是臟亂差。在開元社區和各族居民的支持下,陳珍大膽謀劃,精心設計,組織力量將院里的垃圾拉走,院子里種上了花草樹木,“臟亂差”被“清新凈”替代。
為做好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陳珍在小區門口、居民家中,召開了10余場議事協商會,微信群里的小會更是數不勝數。面對業主對小區物業提出的不同意見,他都會親自上門征求意見。
“我作為小區一員,要起到帶頭作用。”
2020年,得益于政府資金扶持,小區更換了全部單元門,車庫改造一新,車庫房頂進行了翻新。看著整潔有序的環境,陳珍自掏腰包出資1萬元將小區所有墻面進行了粉刷,同時更換了小區樓道燈。
“小區居住環境越來越好,這和老陳的點滴付出分不開!”小區各族居民提起物業“管家”陳珍總是豎起大拇指。
陳珍對小區各族居民家底“如數家珍”,孤寡老人家里快沒米了、單親孩子需要心理慰藉,陳珍都了然于胸,每月安排人按時將米面送到孤寡老人家里,甚至有的老人生病了該吃什么藥,他記得比老人的子女還清楚。誰家外出旅游不在家,不用吩咐,陳珍總會特意去照看。
國稅小區的“大情小事”,陳珍的心里都記得清清楚楚,關心關愛守護小區的各族居民,裝滿了他的內心。
老人王玉梅是一名孤寡老人,家里的暖氣、水管、天然氣常年維修工作全由陳珍負責,他主動陪老人聊天解悶,給老人讀書讀報。
孫淑蘭和趙建山都屬于高齡老人,經常有出門遛彎找不到家的現象。平時看到他們出門,陳珍總會多加留意。有一次老人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陳珍接到老人家人的求助電話后,馬上安排小區保安和保潔人員上街找人,最終將老人順利找回并送到家。
“小區各族居民如同我的親人,每天與他們說上幾句貼心話,我的工作有信心、有動力。”
逢年過節,陳珍經常會收到小區各族居民送來的特色點心和油香。
“三單元老馬家的粉湯好吃,四單元老黃家的老伴手藝高超,炸馓子的技術在小區是數一數二的……”提及各家各戶的烹飪特色,陳珍贊不絕口。(記者 蘇 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