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壓減“三公”經費29.2%
今年,自治區本級帶頭過“緊日子”,預算壓減一般性支出14.8%、壓減“三公”經費29.2%,騰出資金全部用于保障重點支出。1至11月,全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5.9億元,同比增長13.9%,明顯好于預期(年初預算增長3%以上),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其中,稅收收入279.8億元,同比增長18.4%,收入質量持續提高。
在全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方面,我區針對階段性疫情防控嚴峻的實際,分兩批緊急撥付9841萬元。支持應急抗疫物資保障,落實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政策,先后籌措并撥付公共預算資金5200萬元和醫保基金6.2億元,累計接種1056萬劑次。同時,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支持基礎教育提升,在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通報的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情況16項指標中,我區有15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項指標排名第一。
稅收:截至10月底新增減稅降費44.2億元
截至10月底,全區新增減稅降費44.2億元,其中減稅38.6億元、降費5.6億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減稅降費政策疊加助力企業發展。1至10月,全區稅務機關落實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稅18.3億元,落實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政策減稅6.5億元,落實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減稅5.9億元,落實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減稅1.9億元。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疊加,有力支持了企業健康發展。
延緩繳納稅費政策支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截至12月20日,全區共有5626戶企業享受兩項延緩繳納稅費政策紅利,累計緩繳稅費4.1億元。其中,煤電供熱企業65戶,緩繳稅費1.3億元;制造業中小微企業5561戶,緩繳稅費2.8億元。緩繳稅費政策有力促進了中小微制造業和煤電供熱企業發展,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取得稅收負擔減輕和市場創業活力雙提升的良好成效。
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寧夏稅務部門扎實推行“政策上門、服務下沉”,為外貿企業清“壁壘”、掃“障礙”,助力企業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截至11月底,全區抵退稅7.8億元,其中出口退稅5.6億元、免抵稅2.2億元,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了出口企業資金成本。
據了解,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國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支持科技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2018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到了75%,今年又將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00%。我區在享受方式上,由過去在次年5月底之前年度匯算清繳時申報享受,改為當年第三季度或9月份預繳時自行申報享受,進一步緩解了企業研發資金壓力。總體看,今年全區914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6.7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6.69億元,其中制造業企業減免6.5億元,大大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和研發風險,激發了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增強了企業發展動能。
金融:連續4年實現每年有一家企業上市
據介紹,我區推動實施企業上市“明珠計劃”,協調組織開展云上指導視頻培訓、證券服務市縣行、IPO推進培訓會等活動,全區資本市場發展逐步向好,已連續4年實現每年有一家企業上市。
今年,曉鳴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凱添燃氣登陸北交所,中億基業、威力傳動分別向港交所和深交所提交申報材料,中銀絨業、寶塔實業“脫星摘帽”,發行各類債券578.6億元。全區掛牌上市企業梯隊已基本形成,上市輔導備案企業8家,后備企業近40家。
明年,我區將緊抓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機遇,致力于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組織開展后備上市企業走進北交所和深交所、聘請證監會原發審委委員來寧入企現場診斷輔導等活動,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和支持主業突出的成熟型企業到主板上市、成長型強的創新創業企業到創業板上市、符合國家戰略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到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到北交所上市,支持有條件的優質企業到境外上市,引導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適時轉板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再融資發展,延長產業鏈,不斷提升借助資本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的能力。
在金融風險方面,全區金融風險形勢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風險處置穩妥,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金融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勝利,非法集資立案數、涉案金額、涉及人數大幅下降,P2P網絡借貸業務全部市場出清,交易場所清理整頓遺留問題進一步化解。我區在全國率先打造地方金融監管和發展智能化平臺,基本實現對“7+4”類地方金融組織全覆蓋、全方位、穿透式監管,對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實時監測預警、風險防范。(記者 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