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黃河沿岸發展經濟的重要區域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寧夏的發展關乎中國西北整體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戰略。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重大歷史使命,為寧夏的長遠發展擘畫的美麗藍圖。
守正:守好三條生命線
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是大局。促進民族團結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必由之路。寧夏發展的經驗證明,民族團結是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民族團結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長遠的根本利益所在。沒有民族團結,就不會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進行經濟建設和其他事業的建設,也不利于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守好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是根本。當前,對寧夏來講,維護政治安全這個根本,是實現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政治保障。“不困在于早慮,不窮在于早豫”。在面臨內外部風險上升的背景下,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的局面,就能在大局中下好先手棋。
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是責任擔當。寧夏全境屬于黃河流域,在全國的生態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賦予我們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新使命,要求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這為寧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注入了精神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創新:踐行新發展理念
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塑造發展新優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遵循。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服務國家戰略、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應有之義。寧夏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中,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目標,量體裁衣繪制發展路線,確立了枸杞、葡萄酒、奶產業、肉牛和灘羊、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綠色食品、清潔能源、文化旅游“九個重點產業”,這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立足寧夏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發展前景作出的戰略部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重大舉措、重點任務。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破解發展瓶頸、戰勝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寧夏在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過程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作為,破浪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尋找破局,提出實施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等 “十大工程項目”,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補短板、強弱項,夯基固本、提質增效,以穩健的發展步伐應對不穩定不確定的外部環境變化。
先行:融入新發展格局
寧夏作為西部地區欠發達省份,必須積極貫徹黨中央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找準在雙循環中的定位和著力點,率先探索有效路徑,推動形成“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寧夏的生動實踐。
從寧夏經濟的地位、作用以及所處的位置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發展條件。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從實際出發,立足寧夏發展全局,著眼“十四五”發展規劃,圍繞構建寧夏新發展格局,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出在寧夏發展“九個重點產業”、建設“十大工程項目”。
高質量發展核心是科技的自立自強。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就是要推進科技的自立自強,實現區內外和國內外產業鏈、價值鏈的暢通,這就要求我們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創新,從而構建寧夏新發展格局。(寧夏社科院理論研究中心 執筆:孫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