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打破了校內校外、課上課下的時空限制,有效激發了一線教師的創造力,讓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
2018年7月,寧夏被確定為全國首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經過3年多建設,率先在全國以省級行政區為單位,建設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寧夏教育云平臺,有效解決了教育教學資源供需難題。
“寧夏在‘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由于基礎相對薄弱,加之頂層設計與制度支持不夠,存在發展不均衡、教師培訓的覆蓋面和精細化程度不高等困難和問題,距離高標準建設好示范區還有較大差距。”全國政協委員馬宗保說。
他建議,國家在“十四五”期間繼續支持寧夏建設“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帶動各級地方政府加大經費投入。
支持寧夏依托師范類本科院校建設“互聯網+教育”師資培訓基地項目,常態化、精準化開展教師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能力培訓提升。在師范生培養模式創新、網絡研修和培訓方式轉型、教師專業能力持續發展等方面開展探索,打造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互聯網+教育”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示范項目,帶動陜甘寧毗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形成多方參與、包容共享、開放靈活的教育發展新生態。
同時,對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標準和規范制定給予指導,總結推廣示范區建設成果。著重從網絡建設、內容設置、覆蓋范圍、路徑配置、信息安全、師生操作運用、學校家庭社會融入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努力形成一套易操作、可復制、好推廣的標準規范體系,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