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各類殘疾人約8500萬、慢性病患者3.4億、老年人口2.5億,為他們提供康復服務,是幫助其融入社會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我國當前的康復服務供給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復服務需求,主要表現在康復服務資源短缺、康復資源分布不均、康復專業人才缺乏、康復醫保政策亟待完善等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建議,優化調整康復醫療布局,合理統籌資源,推動部分綜合醫院轉型為康復專科醫院。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醫療康復機構,大力發展康復醫院、護理院、殘疾人托養機構等各類康復服務機構。加強康復醫療服務機構與養老、護理機構的合作,加快建設更多規范的社區康復服務機構,建立社區康復專業人員績效激勵機制,鼓勵社區開展康復服務。建立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康復相關人才培養體系。增加納入醫保的康復項目,建立合理的急性后期康復護理醫保支付制度。
馬秀珍還建議,大力發展“互聯網+康復服務”,提供遠程診療、評估訓練、健康監測等服務,提高康復服務水平。在大力促進人工智能等新型康復器械應用的同時,不斷挖掘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技術應用,構建新型科技與傳統中醫藥診療技術間的信息橋梁。(記者 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