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農村道路是連接鄉村和城市的紐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道路建設,制定出臺了多項推動農村道路建設發展的政策舉措。“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鄉,成為農民群眾的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為農村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全國政協委員冀永強說,在農村道路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管護資金壓力巨大,重建輕養現象比較普遍;農村道路建設缺乏系統規劃;農村道路等級偏低,交通安全隱患較多;農村道路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和短板。
如何解決農村道路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先行支撐,冀永強建議:將村內道路建設納入政府道路建設規劃范圍,制定全國性的農村道路建設專項規劃,指導農村道路建設發展。通過科學規劃,改變農村道路建設無序的狀態,解決農村道路斷頭路多、有路無橋、路寬橋窄等問題,使農村道路對內有合理的路網,對外與城市交通有效銜接。
明確各級財政投入農村公路養護的具體政策,制定中央、省(自治區)、市、縣四級公共財政用于農村公路管護的投入標準。加大中央對西部重點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管護補助資金籌集力度,提升農村道路管護水平、安全條件和路域環境。
同時,以農村公路建設標準為參考,制定村內道路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從質量等級、路面寬度、路基厚度、路面材料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確保村內道路建設質量和水平。重點加強農村道路薄弱環節建設,工作重心轉向西部地區和偏遠貧困地區;從村外轉向村內,重點建設村內街巷和機耕道,從“主動脈”向“微細血管”轉變;從通路到通車通郵通商轉變,加快農村地區電商、物流、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使“微細血管”流通起來。(記者 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