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周拍的紅梅杏,馬上就能上市了。”“這是去年在楊塬村拍的小麥,這是北塬村的朝那雞。”6月17日,翻看著手機相冊,王玉對彭陽縣城陽鄉各村特色產業如數家珍。
王玉是彭陽縣草廟鄉人。2022年底,她即將從寧夏大學研究生畢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朋友勸她去南方大城市闖蕩,家人則希望她回到家鄉在基層歷練。
“臨畢業,我突然意識到,從本科到研究生,我已經太久沒回彭陽了。”她決定留在家鄉。
2023年,通過自治區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王玉來到彭陽縣城陽鄉成為一名基層服務人員。她驚喜地發現,如今的農村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在楊坪村,有的村民既經營紅梅杏采摘園又辦起了農家樂;在長城村,2400畝矮密植蘋果示范基地年產數千噸蘋果……作為宣傳干事,王玉用鏡頭記錄著家鄉的變化。
翻閱手機相冊,很快就能翻到她制作的第一條視頻。“那時候只會把幾張照片拼在一起做成視頻,現在我已經能策劃、拍攝、剪輯‘一條龍’了。”王玉說。
不經意間,王玉翻到了自己的研究生畢業照。她的同學有的畢業后前往南方,有的進入大公司工作。談及是否會羨慕待在大城市的同學,王玉說:“我們每個人就像是一粒種子,他們選擇將自己播撒在城市,我選擇將自己播撒在家鄉,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開出一樣美麗的花。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如今,王玉繼續用鏡頭講述鄉村振興的故事。播撒在家鄉的種子,也必將綻放出燦爛的花朵。(記者 常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