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冬灌以來,寧夏引黃灌區已累計取黃河水5.82億立方米,其中湖泊濕地補水2321萬立方米,339萬畝農田暢飲“越冬水”。當前,灌區總引水流量超526立方米/秒,全面進入冬灌高峰期。
近日,記者在秦漢渠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帶領下,查看東干渠更新改造后的運行情況,恰逢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渠口村村委會主任安鳳兵正在向秦漢渠管理處灌溉管理科科長馬飛反映問題:“我們有2個取水口進不去水,涉及1000畝灌溉面積。”原來,東干渠改造完成后,輸水效率大幅提升,往年冬灌需要45個流量,今年減少了13個,導致這部分高地高口閘前水位降低,進水困難。馬飛表示,先增加抽水泵抽水灌溉,確保不耽誤冬灌,明年再通過工程措施解決問題,讓春灌水穩穩流進田里。
為了讓黃河水用到實處,秦漢渠管理處工作人員對223公里干支渠道開展了拉網式清淤,清理雜草和淤積物;為余橋分水閘及測控一體化閘門等設備做全面“體檢”,更換老化零件;通過數字平臺監測水位、流量,按照“先澆高地、再澆平地”的原則錯峰輪灌,避免水浪費。夜間,巡渠員加密巡查,確保渠道輸水安全;并及時解答用水戶灌溉問題。在保障農業灌溉的同時,秦漢渠管理處兼顧生態保護需求,統籌推進陜甘寧鹽環定揚水工程供水和乃光湖、中營堡湖等湖泊濕地生態補水,實現農業灌溉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記者 裴云云 實習生 馬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