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19時許,銀川特警在閱彩城商圈巡邏。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銀川新百大賣場良田店,售貨員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1月27日,國網銀川供電公司員工堅守保供電一線,全力保障春節期間可靠供電。 通訊員 袁宏彥 攝
正月初一,環衛工人趕往責任區工作。 記者 王瑞 攝
凌空“起舞”護春運
為了更好地迎接春運“大考”的檢驗,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供電段同心供電車間固原網工區接觸網工景永峰和工友對寶中鐵路彭陽至七營區段113.76公里的接觸網設備進行巡檢,為南來北往的列車提供安全優質的動力保障。
“寶中鐵路經過我的家鄉,看著這條鐵路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擴能改造,作為鐵路人能參與其中,我很自豪。”景永峰說。
1月22日19時,股道上,接觸網作業車猶如一條黃色巨龍緩緩前行,對彭陽至廿里鋪區間034#—093#接觸網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作業。
隨著作業命令下達,接觸網作業車平臺升起,景永峰從平臺攀爬至6米多高的接觸網,手持力矩扳手、水平尺、鋼卷尺等工具,勾起腳尖緩步向前凌空“起舞”,開始了當天的檢修作業。
接觸網導線周圍線卡密布、空間狹小,景永峰挺直后背,上提重心,一腳后跟緊貼另一腳腳尖,好像芭蕾舞“四位腳”腳位。
接觸網維修不是“粗活”,而是精確到毫米的“細活”,很見功夫,必須做到心靜、眼尖、手穩。
景永峰和工友俯下身子,貼近觀察接觸線外觀的細微變化,在45#支柱發現一處硬點,立刻用五輪校直器進行處理——平順的接觸線可以使列車上的受電弓平穩滑過,如果接觸線出現硬點,則會造成弓網的機械損傷和電弧燒傷,進而影響列車運行時正常取流以及弓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彎腰、下蹲、轉身、挪移……景永峰和工友發現一處隱患、清除一處隱患。“安全檢修容不得半點僥幸,我們必須用‘一失萬無’的警醒來確保‘萬無一失’的安全。”景永峰說。
21時許,“天窗”作業結束。經過120分鐘鏖戰,他們共計檢調吊弦47根、定位裝置20處,調整定位坡度6處。
22時許,景永峰和工友返回工區。途中,張玉鵬來到景永峰身邊,請教當天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破解之術。攻克技術難關、解決生產難題,是“景永峰鐵路技能大師工作室”一直堅持的優良傳統。
作為寶中鐵路的“第一代接觸網工”,今年是景永峰參加的第30個春運。30年來,變化的是更加先進的鐵路設備,不變的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在“毫厘之間”錙銖必較,為列車保駕護航的矢志初心。
七星渠迎新升級
1月25日,黃河水繞過“塞北都江堰”七星渠申灘進水閘,打了幾個漩,奔流向前。臨近春節,在中衛市沙坡頭灌區七星渠灌域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建設現場,大型機械、水泥罐車依然來回奔忙,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
七星渠進水閘是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冬灌結束后,寧夏水利工程建設中心抓住有利施工時機,迅速開展申灘進水閘和清水河渡槽改造工作。面對冬季施工環境溫度變化大等難點,通過搭建保溫棚、優化施工組織等方式,在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施工進度,沖刺節點目標。
綠色保溫棚下是一片“鋼筋叢林”,80多名建設者緊張作業,全力推進閘室段鋼筋和模板加固安裝。
來自陜西定邊的木工楊清弓著腰,正在沿墻校直。“當前工期比較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和工友們每天加班加點,齊心協力保質保量干好。”楊清告訴記者。
寧夏水利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七星渠施工1標段項目副經理楊興介紹,春節期間,大約有60到70名工人完成閘室段上部結構、下游擋墻和混凝土護坡內容。
“過年期間,我們準備了對聯、燈籠、水果等,讓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在工地歡歡喜喜吃個年夜飯。”楊興說。
七星渠是一條古老的引黃灌渠,是寧夏中部干旱帶的重點水源工程。去年以來,七星渠迎來了灌域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這座在黃河邊服務了50年的工程將在今年4月“破繭成蝶”:工程在原址翻建,閘門由3孔增至4孔,閘底高程下降80厘米,增加無壩引水動力,為245萬畝農田灌溉及120萬人安全飲水持續供水。
春節期間,寧夏在建水利項目還有寧夏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五期)七星渠清水河渡槽改造工程和寧夏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六期)長山頭大渡槽改造工程。為保障重大水利項目有序建設,自治區水利廳壓實各參建單位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和設計、施工、運管等全過程管理,逐項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守牢安全生產底線。
“火眼金睛”查隱患
1月28日,6時50分,天還未亮,銀川汽車站安全檢查員劉彬和他的同事已奔赴工作崗位。
“你踩一下剎車。”“嘶!”劉彬憑借聲響就能判斷剎車是否漏氣,這靠的是過硬的安檢經驗和檢修技術。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爬上趴下”的一套檢測法,銀川汽車站6名安檢員每天重復百遍。每天從銀川汽車站出站的200多輛客運班車,都必須經過他們的檢測后才能駛出車站。
當天,記者在一條寬1米、高1.2米的通道里見到了正在檢查車輛的劉彬。他正站在一輛大巴底盤下,用錘子敲打車底不同部位。用來檢修的小鐵錘在他手里如同探測器,沉悶聲表明部件有松動,沙啞聲預示可能有裂紋,根據聲音,他就能判斷出車輛的不同故障。
春運期間,特別要注意客運大巴出現倒車燈不亮等問題,安檢員要做的,就是快速準確地發現這些安全隱患。走出地溝,安檢員王依慶開始檢測地上部分,車外的后視鏡、車燈、輪胎,車內的方向盤、安全錘、滅火器。“如果發現安全錘拿下后沒有報警,或者滅火器指針不在綠色范圍內,我們都會要求司機立刻更換。”他說。
回到安檢室,核驗過司機和車輛的證照之后,一輛車的檢測才算完成,一共九大項27個小項,若由單人完成需要7分鐘。在銀川汽車站,地溝上下和安檢室的工作分別由2人完成,只需4分鐘。
就在記者采訪中,一輛客運班車開上了檢測線。一套檢測下來,剎車漏氣、尾燈打不著。眼看一個小時后車輛就要上客,司機師傅著急得不停搓手。“只能停班,送去修理廠修理后再來復檢。”安檢員賀小國說,安全無小事。遇到有問題車輛,一輛都不能放過。
這樣緊張的工作狀態將一直持續到春運結束。“每個春節都是這樣,別人放假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劉彬說。
巡山路上看變化
1月28日,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翟昱走在巡山路上。
“去年雨水多,賀蘭山沿線的草木長勢特別好,你看這些斑子麻黃,那里還有羽葉丁香。”在榆樹溝管理站甘溝護林點,翟昱邊走邊向記者介紹,夏秋豐沛的雨水讓賀蘭山綠意更濃,待到此時,長勢旺盛的植被帶來了不同于往年的防火壓力。
同時防火是護林工作的重中之重。“為確保森林草原防火安全,今年春節假期我們全員駐守,加大巡查力度,確保‘零火情’。”翟昱說,今年是他在春節期間與賀蘭山相伴的第七個年頭,獨自穿行于山林間早已是他工作的常態。
護林工作責任重大,卻也富有樂趣。“鵝喉羚面相長得凌厲,看了讓人生畏”“小馬鹿尾巴短短胖胖像個桃心,很可愛”“前段時間,在海拔1900米處布控的紅外線攝像機抓拍到了雪豹……”聊起巡山,翟昱有講不完的故事。
“我的工作熱情是一天天培養起來的,因為這些年我看山在變,我也跟著在變。”翟昱說,從事護林工作這些年,看著馬鹿成群覓食、金雕振臂盤踞山嶺,曾經記憶里的礦坑,被一點點修復又添新綠,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這些都是“守山人”的幸福。
守得萬家燈火明
1月24日,銀川市220千伏掌政變電站值班室,窗外寒風凜冽,室內燈火通明。電腦屏幕上遠程智能巡視系統的畫面不斷變換,一篇篇巡視報告實時更新。納少華和王立鑫師徒二人仔細查看每一條巡視數據,確保不錯過任何一個設備異常現象。
納少華是變電運維三班值班長,從學徒到值班長,從青絲到白發,他已在變電運維的崗位上堅守了20多個年頭。徒弟王立鑫是剛入職的員工。半年多來,他跟隨師傅勤學苦練。
今年春節,納少華和王立鑫都是正月初一值班。在變電站運維崗位,納少華有19年的春節在崗位上度過。“春節期間負荷變化大,特別是除夕夜,家家戶戶用電量大,我們得時刻做好準備,隨時應對各類突發情況。”納少華認真地對王立鑫說。
王立鑫老家在甘肅,這是他第一次在他鄉過年,但他把思念轉化為踐行崗位責任的動力。
夜幕降臨,燈火通明,室外的溫度已經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納少華和王立鑫帶好裝備向目標變電站走去,按任務進行熄燈巡視。
“現在我們的電網發展得這么快,我還有很多經驗想傳授給后輩!”納少華說。
“是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年輕人還有很多要學的知識,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王立鑫深表贊同。
在設備區巡視,納少華和王立鑫師徒的身后,是璀璨的城市燈光。
煤炭保供“不打烊”
1月28日,除夕。18時,寧夏西部創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寧東鐵路古窯子站區在暮色中發出熠熠光輝:一盞盞紅燈籠隨風搖曳,猶如巨龍的列車如常進出站區。
身處鐵路行車的“大腦”——調度指揮中心,調度員的每一個操作都直接影響能源運輸的安全與穩定。生產技術部調度所計劃調度員張戈緊盯屏幕,調度鐵路運輸各個環節,確保煤炭運輸高效有序。“春節期間,作為保供戰線的鐵路人,堅守一線,科學調度,合理指揮,確保煤炭安全供應,既是職責也是使命。”張戈說。
電話鈴聲再次響起,張戈迅速接聽并清晰發出指令:“7502次準點開車!”行車命令精準而果斷地傳達到每一位工作人員耳中,確保列車按時運行。
為保障春節期間的能源供應,寧東鐵路公司提前制定詳盡的運輸計劃,與客戶積極對接,了解煤礦的生產與庫存情況,靈活調整運輸安排,確保煤炭運輸不間斷,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
機車運用車間的王獻鋒正為前線的機車乘務員進行班前安全提示:“運行時要加強瞭望,要特別注意控制車速,保持對線路狀態的關注,發現異常立即停車。”
“調車信號,白燈。”隨著命令下達,機車啟動,載著煤炭從古窯子站緩緩駛出,向著遠方駛去。
夜深了,西部創業的鐵路員工們繼續堅守崗位,完成接重列車13列、開行100列任務,總計運輸煤炭18.34萬噸。
只為家園凈如新
正月初一凌晨5時,鹽池縣環衛工人吳玉梅在手機群里看到,已經有工友上街了。春節期間,垃圾清理工作量變大,大家都堅守在崗位上。
“那我先走了。”接過丈夫遞過來的保溫杯,吳玉梅戴好棉帽、口罩、手套,開上垃圾收集車出發。她和同事負責的街道旁多是居民樓和攤位,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清理和收集垃圾。吳玉梅和工友在進行垃圾清運時都會相互配合、小心操作,盡量縮短作業時間,還要注意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干擾。
清掃完垃圾后,灑水車還要對道路進行沖洗,然后是人工檢查、補掃,確保清潔無死角。過去,這都需要由人工完成。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環衛設備的投入使用,垃圾清運作業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也讓垃圾處理過程更加環保。
“我做環衛工人已經14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4000多個日夜。說心里話,這么多年我早已把大街小巷當作自己的另一個家。”吳玉梅說,鹽池縣綠化美化亮化越來越好,愛護環境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前道路主要靠掃,現在是大家共同守護街道的整潔。
這是她和同事在崗位上度過的又一個春節,看著這個“家”一天天更清潔美麗,就是他們實實在在的幸福。
致敬守護節日的一線勞動者
此時此刻,各行各業還有許多人堅守一線,堅守崗位,傳遞別樣年味和溫暖。他們的身影,定格成辭舊迎新之際最美麗的風景線。
崗位雖平凡,職責不平凡。公安民警、醫護人員、鐵路民航職工、安保人員……無數普通勞動者用汗水和付出,換來人們假日旅游、道路交通的平穩有序。
團圓的節日,從北到南、從山區到城市,廣大建設者與時間賽跑,為重點項目、民生工程建設快馬加鞭。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穿行大街小巷,保障百姓生活,既有風風火火的快遞小哥,也有默默無聞的街道工作者。
夢雖遙,追則能達。新年景、新啟程、新奮進。
大江南北,春意漸濃。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無數勞動者在平凡崗位上埋頭耕耘、扎根奉獻,為國家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描繪新的畫卷。
(據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